脑膜瘤MR征象与DNA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wyldgw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脑膜瘤磁共振(MR)征象与肿瘤细胞核DNA含量的相关性,从MRI影像学角度评价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增殖潜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MRI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标本,进行Feulgen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用细胞图像分析仪采用吸光度法检测脑膜瘤细胞中DNA含量及异倍体分布状态。MRI检查用Siemens Magnetom Harmony 1.0T磁共振扫描仪,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T1WI(TR 300~600ms TE 17~25ms)、T2WI(TR 3000~4000ms TE 85~90ms)行轴状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常规扫描。全部病例均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d-DTPA),使用剂量为0.1mmol/kg,经肘静脉快速注射后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扫描。测量MRI图像上肿瘤的部位、T1WI和T2WI上肿瘤信号强度、肿瘤大小、强化均匀度、瘤周水肿、肿瘤形状、瘤脑界面、脑膜尾征及邻近组织结构受侵情况,进一步分析脑膜瘤DNA含量、倍性水平与MRI征象、MRI评分和病理分级的关系。 结果:1、脑膜瘤患者各性别、各年龄之间的DNA含量与倍性水平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WHO Ⅰ级脑膜瘤各亚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脑膜瘤病理级别的增高,DNA含量及异倍体率也增高,良性、非典型性与恶性脑膜瘤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DNA含量与病理分级Spearman’s相关系数为r=0.680,P<0.01,存在正相关关系。2、MR征象中T1WI和T2WI信号强度、肿瘤大小、部位、强化均匀度及脑膜尾征的DNA含量和异倍体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瘤周水肿、肿瘤外形不规则、瘤脑界面毛糙模糊、侵袭周围结构4种MR征象DNA含量和异倍体率均分别高于无瘤周水肿、肿瘤外形光滑、瘤脑界面清晰及未侵袭周围结构征象DNA含量和异倍体率(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3、基于肿瘤形状、瘤周水肿、瘤脑界面、侵袭周围结构4种征象的DNA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组将45例脑膜瘤MRI表现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肿瘤外形不规则计1分,肿瘤外形光滑计0分;有瘤周水肿计1分,无瘤周水肿计0分;瘤脑界面不清晰计1分,瘤脑界面清晰计0分;侵袭周围结构计1分,未侵袭周围结构计0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5组,得分为0、1、2、3、4的例数分别为10例、15例、6例、14例和8例。脑膜瘤MRI表现得分与DNA含量之间Spearmans相关系数为r=0.696,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膜瘤DNA含量、异倍体率与病理分级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表明DNA含量与倍性水平可以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脑膜瘤MRI征象与DNA含量、异倍体率密切相关。表明脑膜瘤MRI征象能间接反映脑膜瘤的增殖能力,能帮助预测脑膜瘤的病理组织类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其他文献
目的:  1.研究lncRNA HEIG在胃癌中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并验证其体内的致癌活性。  2.筛选lncRNA HEIG的靶基因,验证HEIG能否通过作用于相关的信号通路调控其靶基因表达,以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