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教科书是初中生系统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通过课堂的强化学习和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初中生能够初步形成对民族与国家历史的基本认识,因而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至关重要。抗日战争是两岸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其在教科书上的叙述深刻影响着公民个人历史意识的形成与民族记忆的传递。2011年教育部重新编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新的教科书按照标准编写投入使用,做到了与课标的相统一。不同的编写人员根据自身对标准的理解,通过不同版本教科书的撰写叙述,表达着不同的历史认识。本文从山西现阶段使用的人教版、华东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入手,对这三个版本中“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内容与编排进行对比研究。经过比较上述三个版本的教科书发现,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编写,都能基本地落实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正文内容的编写最主要在于知识内容选取和知识的语言表述两个方面,其中知识选取要涵盖基础性与典型性、前沿性与时代性,语言表述要有准确性、系统逻辑性以及能够与学生心理水平相融洽,上述三个版本教科书在这几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优化。课文辅助系统方面包括标题、导入语、图片、史料补充和习题,按照各部分的编写原则进行分析发现,三个版本各具特色,人教版的标题和导入语线索明确、逻辑突出;北师大版注重标题、导入语的艺术性;华东师大版图片丰富、习题开放,便于思考。此外各版本也都略有不足,尤其是图片还原与史料的功能补充上,需要进一步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相契合。本文整体上采用横向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但又考虑到横向不足以窥探影响教科书编写的因素,因此又结合纵向的版本对比,力求做到完整分析。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影响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教科书编写因素有三种:台海形势变化、教育理念价值观的转变、民族记忆的建构。并同时提出相应的内容编写建议:注重历史的还原性、语言上要营造历史情境、教科书要凸显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