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当下文学研究困境与发展思路的全面考察与审思。全文除导语外,共分三章。
在导语部分概述当下文学研究面临的“坚守”或“超越”的两难处境的基础上,第一章深入探讨了文学研究的当下困境所在,指出当下的文学研究虽然遭遇了研究对象的危机,在新的语境中暴露出了自身的诸多固有缺陷,但这并不表明文学研究的终结。正是在新的挑战面前,文学研究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章重点分析了在多种试图走出困境的理论探讨中最为激进、影响最大的“文化研究”或“文学的文化研究”的发展思路,既充分肯定了文化研究历史性出场的重要意义,又深入剖析了文化研究中存在的缺陷与矛盾,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化研究对中国社会文化/文艺/审美现状的判断方面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是文化研究在文学的边界、文学的定义、价值立场、学科建制等问题探讨中的诸多矛盾、模糊、不周延,从而表明文化研究很难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唯一发展路径。
第三章系统评述了在围绕文学研究发展问题的持续探讨中所形成的文艺社会学、后现代文艺学、文艺学“跨文化维度”的重建、积极应对的态度和策略、多元化的理论构建、文化诗学等发展思路,并从中归结出面向现实与未来的文学研究的理论建构所应遵循的五个基本原则:实践性原则、民族性原则、多元化原则、自洽性原则、人文性原则。
在系统考察与讨论中,本文力图表明:文学研究单向度的无根的“超越”和单向度的盲目的“坚守”,都无法给社会文化/审美/文学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推进与补益。只有在“坚守”与“超越”的良性互动中,文学研究才能获得健康、理性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