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原文化史观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sn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登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著述繁多,思想丰富。其代表作有《中国文化史》、《国史旧闻》、《古今典籍聚散考》、《中国田赋史》等。   本文试图通过细读陈登原的文化史著作,体味其撰述旨趣,以解析其文化史观。并将陈登原的文化史观纳入到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时序脉络中进行考察,解析其文化史观的特色及历史地位。本文的正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陈登原文化史观的基本内容。陈登原“修、共、复、合”的文化史观体现了文化的发生、文化的共时性、文化的继承律以及文化的融合。其关于“文化”的概念是从广义上来进行定义的,体现了“人化”和文化符号的意义。由于中国史料繁多,因此陈登原强调要对资料进行取舍,并有自己的取舍标准。仅能取舍材料还不够,他认为写作文化史者还需要有因果的见解、进步的见解和影响的见解。他还提出了自己的文化史分期论。   第二章:陈登原文化史观的思想资源。陈登原的文化史观与中国传统的史学理论有很大的区别,但这并不是他的独创。本文认为其文化史观受到了进化论、古史辨和地理环境决定论等理论的影响。   第三章:陈登原文化史观的历史地位。把陈登原的文化史观纳入到整个中国文化史发展的历程中进行考察以后,本文认为.他的文化史观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即具有自觉的文化史意识;非常重视社会生活,尤其是妇女生活史。作为中国文化史上出现得较早的文化史理论,存在缺陷是难免的。但是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否定陈登原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
其他文献
李若初(1893-1974),名景沆,号凤林山人,古田杉洋人,先后执教于霞浦、福州等地中学及南平师专、福建第二师范学院;精书画、工诗词、善篆刻,尤以书法著称。其书法早年学柳公权,
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制文明是中华早期文明的显著特征。在我国早期文明的夏商周三代中,西周社会的礼制文明相对成熟。礼器是礼制文明的载体,作为礼器的玉器在西周礼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为前四史之一,《汉书》具有重要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因其成书年代久远,经过历代传抄翻刻,形成了复杂的版本体系。 作为《
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了宋代西北沿边蕃部的分布状况与汉姓蕃官的来源,认为宋代西北蕃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陕西鄜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的党项、吐蕃族帐
爱因斯坦第一次指出星体的重力场可以扭曲空间,这样经过这一空间附近的光就会发生偏转,像光学透镜使光偏转一样。1936年,爱因斯坦预言一个微弱但有很强重力场的物体(如黑洞)经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遣使巡行是指皇帝派遣信任的使臣出巡地方的一种政治制度。此制度萌芽于先秦时期的风俗巡使。随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遣使巡行突破了风俗巡使一般采集歌谣,了解民情的职能,涵盖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承办的主题为“生态山水与
印度自独立以来,历届政府的国家发展战略都是梦想成为大国。冷战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大国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印度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对本国的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使印
自近代以来,海权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不断增长。海洋贸易和以海洋为主要通道的海外殖民活动成为西方列强主要的原始资本积累手段,而太平洋是列强争夺的主要区域之一。伴随着经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