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广告是一种通过媒体向消费者介绍商品和服务的宣传方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广告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广告语言极具劝导说服力,其目的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并促成购买行为。正是因为广告在现代社会中扮演如此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广告语言进行了研究。与此同时,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预设在修辞,心理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殊功能使广告语言准确简洁,极具吸引力和说服力。本文在回顾预设理论发展,广告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入手可以更合理地探析广告语言中语用预设的认知过程。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出发,运用理想化认知模型(ICM)来解释语用预设在英文商业广告中的意义构建。本文的研究目的包括:1)论证语用预设意义构建的前提条件;2)探寻语用预设意义构建的过程;3)阐释语用预设意义构建的结果;4)论证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框架下隐藏在商业广告语用预设中的心理和社会文化动因。通过研究发现语用预设在商业广告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英文商业广告中语用预设意义构建的前提条件是广告商和消费者共有的认知环境。只有存在共同的认知环境,广告语才能触发出共同的认知模型,进而整合出共同的理想化认知,消费者才能正确的理解广告中的预设意义。意义构建的方法是理想化认知模型,即命题模型,隐喻模型和转喻模型。广告语激起消费者对某个或某些领域里经验的统一的和理想化的认知,构成共享的认知环境,起着背景作用,而陈述部分在共同的认知环境的衬托下作为图形突显出来,从而构成图形-背景关系,图形和背景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广告语预设的整体意义。语用预设的意义构建的结果是使广告语言更简洁,委婉,幽默,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消费者早已对自卖自夸式的广告产生了戒备心理。然而,语用预设在广告中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潜移默化的消除消费者的戒备心理,引导消费者通过个人的逻辑推理领悟广告的含义,从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促成购买行为。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语用预设意义构建的前提条件、认知过程及构建结果,并且有助于广告策划者更好的运用语用预设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