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自拟通腑益气汤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为中医药干预妇科围手术期肠胃功能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选择200例妇科腹部手术(含腹腔镜和经腹)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试验组在常规术后处理的基础上给予自拟通腑益气汤,对照组在常规术后处理的基础上饮用温开水,均于术后6小时开始服用。分别于术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观察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情况,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以上不同时段症状体征进行评分,根据各个症状体征积分及其所有症状体征总积分评价治疗效果,同时对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盆腔粘连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盆腔粘连情况及手术分布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2.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经非参数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h、24h、48h、72h试验组与对照组腹痛症状积分比较经非参数检验,术后6小时P>0.05,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4小时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48小时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72小时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6h、24h、48h、72h试验组与对照组腹胀症状积分比较经非参数检验,术后6小时P>0.05,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4小时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48小时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72小时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6h、24h、48h、72h试验组与对照组恶心呕吐症状积分比较经非参数检验,术后6小时P>0.05,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4小时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48小时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72小时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6h、24h、48h、72h试验组与对照组症状体征总积分经非参数检验,术后6小时P>0.05,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4小时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48小时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72小时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3.试验组的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及盆腔粘连程度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经相关性分析: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盆腔粘连程度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呈正相关(P<0.05),术中出血量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无相关性(P>0.05)。4.试验组的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及盆腔粘连程度与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经相关性分析: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盆腔粘连程度与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呈正相关(P<0.05),术中出血量与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无相关性(P>0.05)。 结论:1.自拟通腑益气汤可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缓解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2.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盆腔粘连程度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呈正相关,术中出血量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