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链RNA (dsRNA)可由初级转录本互补配对产生,在细胞中广泛存在,并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而且,dsRNA也是许多病毒的遗传物质。在细菌和真核细胞中,RNase Ⅲ家族(核糖核酸内切酶Ⅲ)的成员选择性地识别和剪切dsRN A,在基因表达和调控,宿主防御和基因组监控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Nase Ⅲ家族成员对dsRNA的加工是编码RNA和非编码RNA成熟和衰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甚至在miRNA和siRNA的生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RNase Ⅲ是二价金属离子依赖的磷酸二酯酶。RNase Ⅲ家族成员有一个独特的RNase Ⅲ结构域,以二聚体形式发挥其酶活,结合dsRNA,并剪切每条链上的磷酸二酯键,产生一个特征性的3’端有2个核苷酸突起的产物。为了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RNase Ⅲ与其他细菌RNase Ⅲ之间的异同,我们解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RNase Ⅲ的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RNase Ⅲ与其他细菌RNase Ⅲ整体结构相似,两个RNase Ⅲ结构域通过疏水作用形成紧密的二聚体,同时参与金属离子配位的活性中心关键氨基酸残基也是保守的。通过体外酶活实验,我们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RNase Ⅲ在二价金属离子条件下催化dsRNA底物的水解;不同二价金属离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RNase Ⅲ催化效率的影响有差异,相对于Mg2+,Mn2+条件下Sa-RNase Ⅲ有更强的催化活性,Ca2+和Ni2+则会抑制其活性。而活性中心关键氨基酸残基的突变会大大减弱Sa-RNase Ⅲ的催化活性。动粒是一个大的蛋白网络,在有丝分裂时期陆续组装到着丝粒染色体上。它连接姐妹染色单体和纺锤体微管,促进姐妹染色单体准确分离到纺锤体的两极。动粒主要由内层的CCAN蛋白网络和外层的KMN蛋白网络组成。KMN蛋白网络主要由Kn11, Mis12复合物及Ndc80复合物组成。Mis12复合物是连接内外层动粒的桥梁,它与CENP-C发生相互作用而被招募至动粒,又通过与Knl1和Ndc80复合物的相互作用,招募其它外层动粒组分,进而促进动粒和微管的连接。尽管关于外层动粒的研究很多,到目前为止,KMN蛋白网络内Mis12复合物与Ndc80复合物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和调节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在减数分裂Ⅰ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动粒结合到来自同一方向纺锤体的微管,称为单极定向。在酿酒酵母中,单极定向主要依赖于四亚基的monopolin复合物。Monopolin复合物在减数分裂Ⅰ期结合到姐妹染色单体的动粒上,并促进单极定向。然而目前monopolin复合物在动粒上的结合位点以及发挥作用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有研究发现,monopolin复合物亚基Csm1可能通过与MIN D复合物(人源Mis12复合物在酿酒酵母中的同源物)亚基Dsn1相互作用,而将姐妹动粒机械融合,从而促进姐妹染色单体的单极定向。我们尝试通过体外重组表达的方法,来获得纯度较高的人源Mis12复合物亚基Dsn1和Nsll的截短体与人源和裂殖酵母中的Ndc80bonsai蛋白,并尝试通过体外pull-down方法检测人源和裂殖酵母两个物种中Ndc80复合物与Mis12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另外,我们表达纯化了酿酒酵母的Csm1口Dsn1蛋白,通过pulldown方法验证了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我们还进行了酿酒酵母Csm1与Dsn1多肽复合物的晶体筛选和初步的晶体优化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