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utz-Jeghers综合征STK11基因突变筛查及与肠套叠和恶性肿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错构瘤性息肉疾病,以皮肤黏膜色素斑沉着、多发消化道错构瘤性息肉和随年龄增长的肿瘤易感性为特征性表现。目前唯一确定的PJS致病基因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STK11)基因。为了解PJS患者中STK11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以及基因突变对PJS合并肠套叠或恶性肿瘤发生的影响,特开展本研究。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期间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临床确诊PJS并行全外显子二代测序的患者,共239例。STK11基因突变检出率为92.9%(222/239),包括41例患者检测到大片段缺失,37例剪切突变,44例框移突变,41例错义突变,50例无义突变,12例其他突变。在此次基因检测中,我们发现了49个突变为首次报道的新发突变,进一步丰富了STK11基因突变谱。通过分析突变位点发现,STK11基因第180位、第250位、第290位、第580位、第863位、第921位碱基可能为中国PJS患者的STK11基因高频突变位点。239例患者中,临床资料完整且合并肠套叠发生的患者共140名,以此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有无基因突变分组,分析STK11基因突变对肠套叠早期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突变组与未突变组患者首次出现肠套叠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岁vs 31岁),以Kaplan-Meier法对两组肠套叠累积风险度进行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9,P=0.015)。亚组分析发现剪切突变组、错义突变组、大片段缺失组肠套叠累积危险度均显著高于STK11基因未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7、5.999、7.042,P均>0.05)。239例患者中,临床资料完整且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共15例,包括消化系统肿瘤13例和非消化系统肿瘤2例。所有PJ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均携带STK11基因突,26.7%的突变位点位于exon1(4/15),以突变位点是否位于STK11基因exon1分组,exon1突变组患者确诊恶性肿瘤的年龄显著低于STK11基因其他位点突变组(27岁vs 3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7,P=0.043)。通过上述大样本PJS患者STK11基因检测结果及其对临床表型的影响,我们认为:(1)本研究对中国PJS患者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STK11基因突变率达92.9%,发现了6个高频突变位点(第180位、第250位、第290位、第580位、第863位、第921位碱基)和49个未报道的STK11基因突变,丰富了PJS患者STK11基因突变谱。(2)与无基因突变组相比,PJS患者STK11基因剪切突变、错义突变以及大片段缺失,可增加肠套叠的累积发生率(在10-30岁年龄段尤其明显)。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有基因突变患者的肠套叠预防措施应当提前。(3)STK11基因exon1突变可能与PJS恶性肿瘤早发有关,对于合并exon1突变的病例应提前加强恶性肿瘤筛查。未来仍需进一步从分子机制方面探索STK11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