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中秋民俗文化与文学创作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第一章从多种文献资料记载中探究中秋节的产生时间问题。在唐代中后期,中秋虽然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固定的节日,但在局部地区,如繁华的都市长安曾一度有过中秋的庆典,其它地区可能也已经存在类似的民俗活动。但由于唐末、五代时期的动荡与混战,刚形成的节日节俗又暂时沉降下来。到宋朝一统局面形成,社会转向稳定,中秋节便重又兴盛起来。同时,论文以“玉斧修月”典故为例,对神话传说向文学意象转化的过程中,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等诸因素的作用情况作了考察。   论文第二章探讨中秋节的文化意义。节日意义除了团圆外,还有祈婚嫁子嗣、祈祷和庆祝丰收、驱邪禳灾祈安等文化内涵。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中秋习俗对唐诗宋词创作的影响。中秋节俗尤其对宋代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但史传、笔记小说中随处可见,中秋诗词对宋代诗词的内容、风格、气质方面都有所贡献。  
其他文献
从2014年开始,我国传媒界积极开展媒体融合和转型升级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媒体融合已经从形式上的“合”转入到全方位“融”的时代。传统媒体搭乘“互联网+”的快车,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汉语零形回指是现代汉语指代消解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指代消解能尽可能地消除人们为了简化语言而造成对指代词所指的歧义理解,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提供正确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一位博采众长的艺术家。“子恺漫画”闻名中外,他的散文也成就不凡。对丰子恺散文的研究集中在其散文的创作手法、佛教渊源和童心思想等方面。但是因为丰子恺
汉语基本名词短语自动识别作为中文信息处理的基本任务之一,在浅层句法分析、信息抽取和检索、机器翻译等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在语言学本
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动物形象日益丰富,进入新世纪以后,创作界更是涌现了“动物形象热”的浪潮,相比之下,文学批评界长期以来却忽视了动物形象的研究,在有限的研究成果中,大多数研
幻术即包含实有的魔术和虚幻的法术,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幻术融娱乐性和实用性为一体。不仅在舞台表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娱乐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作用,并受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