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te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ampbell,Lo和Mac Kinlay(1997)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可以促进资本市场体系与功能的完善,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衍生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契机已经到来。但是对于如何有效地针对衍生工具进行会计监管,学术界仍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在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过程中,发挥会计监管的职能,利用适当的会计控制手段进行风险管理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在金融监管部门对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督的过程中,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信息掌握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状况,也是防范风险的必要保障。在会计准则的约束以及相关机构的宏观监控之外,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更是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更为有力和有效的监控,这些都是现在急需完善的地方,同时,本文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本文主要采取规范研究的方法,并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文章分为五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概括的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等。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理论,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种类两个部分。然后介绍了会计监管的基本理论,包括会计监管的概念和会计监管的理论基础两个部分。最后提出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概念界定。第三部分通过穿插风险案例引出目前衍生金融工具中的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约束机制与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会计监管问题,并深入地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第一,管理层取代所有者掌握公司控制权;第二,有关衍生品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第三,政府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的不匹配;第四,缺乏完善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等等。第四部分主要是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方面先进经验的借鉴和教训的总结,并得出启示。在先进经验方面,三十国集团提出的针对评价和管理市场风险方面、会计方法方面、企业内部控制方面以及衍生品公允价值估价检查程序方面的建议和COSO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在失败教训方面,这次金融危机暴露出公允价值应用在实践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进一步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工作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通过研究G30和COSO的先进经验,总结公允价值应用的教训,从中得出三点启示。主要有:第一,使用先进的会计监管工具;第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三,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第五部分根据会计监管问题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在借鉴外国一些成功的经验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八条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对策:第一,建立会计模式下风险的VAR预警模型;第二,建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实时控制系统;第三,建立会计模式下风险的VAR披露体系;第四,构建基于ERM的衍生工具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第五,强化对衍生金融工具关键风险的控制;第六,完善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法律法规体系;第七,强化政府在衍生工具监管体系中的作用;第八,完善公司治理以有效控制管理层。
其他文献
泡沫分离法是以气泡作为分离介质来浓集表面活性物质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它具有可适应水质和水量变化,并能同时回收多种有价成份且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成本低等优点,尤其在处
有清一代,畿辅方志艺文志编修兴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梳理其分布特点,进而考察其文化成因,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区域文化特质。从时间发展看,有清一朝出现了三个明显的修志
通过加强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不仅达到了充分利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目的,也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情报学理论基础是情报学学科确立的根本,而其哲学基础又是情报学理论确立的根本。因此,本文简要论述情报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以达到对其的初步认识。 The basis of informatio
粤方言否定副词"咪"(mi13)来源于古汉语词"莫",经由分音"莫个",在"莫"以保留"m"声母为主要特征以及入声韵尾"个"逐渐脱落的语用条件下,"咪"(mi13)以其历时文献的高频使用
<正>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电视台、高校从事秘书工作。对初出茅庐的我来说,如何尽快进入文秘角色、提高公文写作水平,是摆在面前的一篇需要用心去做的"大文章"。在做好基层工
根据密度计之特性,介绍了用密度计测定中学化学实验中某些反应“废液”的浓度、配制某些饱和溶液、测定相关物质的溶解度等方法,介绍了密度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计算机的应用加快了现代教育的进程,教师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大大提升,无疑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尽管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命题。这一现实命题存在深入研究的必要性,亟待学术界予以回应。从政治文化的理论视角出发,新时代党内
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2006年中国C2C网上购物调查报告》热点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3月,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城市共有C2C网上购物消费者200万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