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377059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所有农业问题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一个最为现实而又棘手的重要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在我国当前形势下显得异常突出和严峻。它不仅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而且关系到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大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思路。而十七届三中全会更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放到更高角度去分析和考虑。由于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大量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依然面临较大的压力。过多的剩余劳动力如果滞留在农村,无法转移,会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成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大任务。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经验,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视角探讨如何快速有效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模式,论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和挑战,重点探讨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思路与对策。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选题的意义及内容安排等;第二部分是国内外研究理论与实践探析,包括国外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费景汉(J.Fei)和拉尼斯(G.Ranis)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乔根森农村剩余假说,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和国内权威学术观点,以及英美日韩等国和中国内地几种实践模式,为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启示;第三部分为第三、四章,从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第四部分为第五、六章,进一步分析制约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和外部因素,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特殊性出发,提出要从努力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外转移的条件,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自我吸收消化功能,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等方面来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最后结论部分,通过对全文的总结,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剩余劳动力向农业内部纵深和农村非农产业转移中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种子离心清选机是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噪音小,耗用功率低的清选机械。离心清选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锥形筛设计是否合理。该文根据锥形筛清选的工作原理,推导出了锥形筛运动参数及主要
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技术缺乏、劳动质量下降、市场化趋势明显等引发果园用工紧缺问题的分析,从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树立专业化经营理念、开展省力化栽培技术、运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辅导员既是干部又是教师,专业化建设直接关系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培育时代新人的宏伟叙事。新时代背
黑河新生地区西古兰河以北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163.8±1)Ma)。这些中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Ⅰ
选材是青少年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材的成功与失败决定着日后训练的成功大小。结合多年运动实践,就赛艇运动员的形态、遗传、生理、心理和身体素质几方面的选择,提出见
合作社(co-operative)在我国早已有之,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及教训。如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完善,广大农
本文以藏族题材中国人物画为主线,对早期的藏族题材美术发展进行了追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藏族题材中国人物画的思想观念和表现手法的演变更新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并结合了每个
我们在使用外语教材的同时,如果能够运用跨文化交际视角对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价,就会更好地实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第二版是目前我国高
《论汉代的环首刀》全面论述两汉环首刀专门论文。汉初环首刀承袭以前的规格,刀体短小,有两个用途:一是日常杂用,如裁剪布帛之类。一是佩刀,文吏作为书牍的加工工具,与笔相依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以下简称达茂旗)所实施的全面禁牧政策,不同于内蒙古其它牧区实施的禁牧、休牧、轮牧和农区舍饲圈养的禁牧政策,而是对牧区草牧场实施围封禁牧,牧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