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组站驼峰解体能力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cwg8872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驼峰解体能力作为释放整个铁路网络运输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找到驼峰解体能力的瓶颈因素尤为重要。驼峰解体能力不仅与编组站平时作业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有关,更重要的还与它的设备配置有关。本文采用Arena仿真软件,运用排队论相关知识,对编组站到解系统作业流程进行建模仿真。通过对到达场列车到达时间间隔的函数分布拟合和到解系统作业的时间确定,对仿真模型进行相关参数输入,采用不断改变初始条件的方式来对比分析编组站解体能力的影响因素。编组站到解系统仿真是对列车从进入到达场到列车解体完毕的状态变化的模拟,属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将编组站到解系统作业看做一个大型加工厂,列车作为加工实体,列检、驼峰可以看做加工设备,调机作为运输工具,解体完毕的列车看做为加工完毕的实体,待解列车在列检和驼峰处需等待设备资源,利用排队论理论进行建模仿真,并生成排队时间、排队长度以及资源利用率等数据。在仿真分析的过程中,为了全面的对驼峰解体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到达场股道数和列检组数以及列检组数和调机台数两两组合的方式来分析在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下对驼峰解体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到达场股道数量对驼峰解体能力存在一个临界值,当低于这个临界值时,驼峰解体能力随着股道数的增加而增大;当到达场的股道数等于或高于这个临界值时,驼峰解体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列检组和调机台数的相互配合,并且使驼峰解体能力处于一个合理稳定的范围;在编组站到解系统中,驼峰解体作业方式应该基于编组站到达场列车到达流的密集程度,满足该编组站作业流畅即可,否则会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论文对编组站到解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基于排队论在到解系统作业中的应用并且运行仿真软件对编组站到解系统进行仿真建模,为编组站到解系统的作业优化提供了有力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对提高编组站解体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国外已经开发了许多汽车主动安全性控制系统,这些控制系统大多是针对表征汽车行驶姿态的一些关键变量进行控制,而这些状态变量通常很难用合理的成本直接测量,这给控制算法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当今中国的大多数城市,伴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由于其与城市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尤为引起城市政府和居民的关注。 引起
出租车是对一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补充,是完善公共交通门到门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出租车行业由于网约车等新型服务模式的闯入,进入了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网约车属于
公路经营企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产物。如何运用特许经营政策,实行产业化经营;如何在做好收费业务的基础上,加速企业发展;如何把握经营方向,规避经营风险
在长距离大容量的光通信中,人们为了克服电子瓶颈,采用全光信息处理技术,其中包括全光3R再生(再定时、再整形和再放大)。目前各种光振荡结构已广泛用于全光时钟提取。磁光光
我国铁路货物运输能源消耗低、安全、污染少,成为我国运输的骨干。但是由于铁路货物运输组织过程复杂,环节多,货物的保管以及清点交接需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低下,铁路货物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