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诗歌听觉、视觉象似性及其文体功能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象似性的讨论由来已久。从中国古代仓颉造字的记录到古希腊著名的文学模仿论,符号象似性及文学象似性便已分别现其雏形。象似性理论是针对语言任意性理论提出来的。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提出语言任意性原则,认为能指和所指之间并无自然联系,并将其视为统治整个语言系统的首要原则。与此相对,美国著名哲学家和符号学家皮尔斯区分了三种符号:象似符、标记符及象征符,三者因任意性程度不同而存在着差异。他将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的自然关系叫做象似性,并进一步把象似符分为映象符和拟象符。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意识到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不能仅仅被概括为任意性,因而就语言象似性展开了深入讨论。目前,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有关语言象似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而对象似性的研究亦已深入到语言学研究各个领域。为象似性与其它学科的结合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符号象似性理论出发,学者们认为,文学是象似的,文学莫不以各种方式映照现实。文学作品中许多艺术手法都是有意而为之。这些手法的使用,目的就是要使文学作品的形式尽量贴近其所要描述的客观现实和所要表达的心理体验。换言之,就是要使其形式尽可能“像”其内容。二者浑然一体,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为便利,更具艺术性的审美体验。如今,尽管自然语言任意或象似之争仍颇为激烈。但是,就文学语言,特别是诗歌语言而言,象似性的普遍存在已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其实,文学的象似性研究并非现代产物。无论中国对“象”的探索抑或西方对“image”和“icon”的研究都有着异常深刻的传统。但是,这些探索研究多以形上思辨为主。本文以中英语境中的具体诗歌语篇为材料支撑,分析象似性及其文体功能。本文长度所限,对语言所有层次进行分析难免影响论文深度。语音和视觉形式是诗歌语篇最为明显的特征,故本文选取语音象似性和视觉象似性两个层面展开详细分析。本文首先在阅读大量诗歌,特别是现代派和意象派诗歌的基础上,找出其中符合语音象似和视觉象似的典型诗篇加以细读。然后以这些具体诗篇为依据,分别分析其语言形式如何在语音和视觉两个层面上与其主题或内容保持默契一致。同时阐述这种一致性,或曰象似性,与文体选择以及文体表达力的相互关系。本文将象似性理论运用于具体诗歌分析,再次证明象似性的确是文学语言的重要特征。经过本文分析,可以明确阐述这样的观点,即诗歌语言的语音和视觉形式既模仿现实世界和自然中的具体事物,又模仿人的经验、情感和思想世界,从而实现诗歌形意合一、形意和谐的艺术追求。这为研究和欣赏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题为象似性及其文体功能,因此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理论发现:象似性原则是作者进行文体形式选择的标准之一,同时它对于文本表达力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适宜栽培方式及相匹配粳稻品种类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迟熟
小波函数具有多样性,采用不同的小波基对图像进行压缩后,重构图像的质量有一定差别.为了选取合适的小波基对图像进行小波变换编码,提出一种基于分形维数的小波基选取的图像压
针对SS4改型电力机车重联阀在运用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行程开关和和继电器对钥匙互锁电路和预备电路改进措施。
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机将高碳合金钢75Cr1(/%:0.75C,0.27Si,0.85Mn,0.010P,0.003S,0.60Cr)在1090℃以15 s-1进行第1道次25%压缩变形,以20℃/s冷却至880℃,20 s-1进行第2道次
研究了结合模糊理论对变压器运行状态进行模糊评价的多级评估方法。首先,以预防性试验为基础,综合考虑工作环境、运行资料、检修记录和附件情况,建立层次型评估指标体系。引
顺应现代多管火箭炮数字化与轻量化的发展趋势,结合小型发射平台机电演示系统的研制,针对传统多管火箭炮信息化程度较低、调炮精度与跟踪精度较差等不足,对小型发射平台的跟
<正> 七十年代初,欧洲一些国家对背越式跳高中“离心力”的问题曾有过一场争论。法国的拉伯斯卡认为,弧线助跑的优点之一是“在起跳瞬间产生一种离心力”;西德的海因茨等人认
随着变电站系统运行水平和需求的提升,其内部运行的自动化水平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种自动化程度的普及,不仅体现在变电站工作开展的核心环节中,在日常的运行维护工作环节中,
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贸易也飞速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高,与他国的贸易往来也日趋频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又为中国与沿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和改善,就需要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