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基本执政职能的体现,也是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必要手段,在我国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持续重视。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对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给予了持续的政策支持,并循序渐进地运用一系列政策手段作为引导,在涉及到公共文化的各个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促进其可持续地发展。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套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了能够综合地反映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整体情况,并为部分省级行政单位下一步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但目前,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在具体的指标设计和评估方法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历时性、区域性和从“投入-产出”的重点要素进行的比较研究相对匮乏。因此,系统地构建公共文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绩效评估,对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理论、揭示公共文化服务逻辑,提升我国省级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有着明确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围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工作展开,通过文献研究与理论研究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在运用隶属度分析、相关性分析、鉴别力分析等方法后确定了实施评估的最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别出了研究指标的各项权重,结合客观数据进行绩效测算,从中发现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总绩效以及投入和产出的各项绩效,结果显示了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单位要比中西部在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指标上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从不同年份的历时研究中可以发现,东部地区的省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排名变化较小且基本维持前列,而中西部省份在不同年份的绩效值上变化幅度较大,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差异的存在。在对具体公共文化服务指标的研究中,本研究发现,在各类有关财政投入指标上面,不同省级行政单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需求,但其他类型的投入指标上面的需求程度也不甚一致。在产出指标上面,本研究发现,与公共文化服务产出密切相关的公众参与目前是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软肋”,普遍意义上均有着增加激励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活动积极性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