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云间四贤”唐诗接受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嘉靖“云间四贤”为研究对象。“云间四贤”指徐献忠、何良俊、张之象、董宜阳,四人均为松江人氏,主要生活于嘉靖、隆庆年间。本文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考察“四贤”的生平著述及交游,考察他们接受唐诗的背景;二是论述“四贤”唐诗接受的具体状况,从他们的诗学思想、唐诗观念、诗歌品评以及文献整理四个方面入手,全面考察“四贤”的唐诗接受特色;三是“四贤”诗歌创作,通过对他们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印证他们的诗学思想与唐诗接受的特点。综观“四贤”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他们主要生活在松江、吴中、南京等江左地区,与京师联系不多。四人均科举不顺,仕途坎坷,或为县令,或为幕僚,多官职低微,事务清闲,始终郁郁不得志。“四贤”通过寓居和漫游,与江浙、南京士人群体交游密切,诗文酬唱中,深受江左诗风影响。四人均学识渊博,著述丰富,徐献忠之《唐诗品》、何良俊之《四友斋丛说》、张之象之《唐诗类苑》,均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明代唐诗接受史上,“四贤”无疑占有一席之地。受明代文学复古思潮的影响,四人的诗学思想中吸收了许多格调说的成分,并对一些主要诗学命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如诗歌与性情的关系、法度与格调、声调等,丰富了明代唐诗学的理论内涵。受格调说影响的同时,他们又保持了自身的地域文学传统——江左文学传统,为格调说注入新的基因,在诗歌审美观、审美范型以及诗歌风格方面,与复古派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来看,他们推崇六朝、初唐诗歌,追求平和浑融、含蓄委婉的艺术风格,并在诗歌创作中实践了这一主张。这对矫正格调说的弊端,促进明代唐诗学形态的多样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其在明代文学批评史及唐诗学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徐献忠在《唐诗品》中对83位唐代诗人进行了品评,其中多有精当之见,至今仍常为研究者引用。张之象耗毕生之心血,苦心孤诣,整理唐代诗歌,纂成《唐诗类苑》一书,成为清代《全唐诗》编纂的三大来源之一,对后来唐诗总集的整理编纂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他文献
对基于环氧树脂灌封的三维叠层组件经过温度循环等考核后出现裂纹的机理进行探讨,通过分析认为,裂纹是灌封过程中引入的固有缺陷,后续在固化过程中收缩应力及热应力的作用下形成
篇章连贯是研究者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已有许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的连贯。有的学者分析书面语篇的连贯,但大多研究是从词汇,语法的角度进行的。也有的学者关注口语语
近年来,全球一体化飞速发展,跨国企业方兴未艾。在国际商务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文化的差异使跨国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遭遇挑战,克服这种差异成为
校园文化是中学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立足育人视角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校园文化的积极育人作用基础上,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现存的突出问题进行深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儿童语言主要输入者(一般为母亲)的跟踪观察,通过对比儿向语(或称妈姆语)和成人间对话之间的区别,来探讨南方汉语儿向语的音高特征。研究问题具体体
茯苓是一种担子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的真菌,外形有菌丝体和菌核两部分。其菌核寄生于红松、马尾松根部。茯苓还是中国和一些亚洲国家的传统中药材,其应用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
微电影广告,是时下流行的广告体裁及广告制作方式。它的兴起顺应了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向,也为广告业的勃兴开辟了一番新天地。它不仅给企业带来利润和美誉度,同时也带给
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已逐渐成为了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科学把握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推进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满足人
声像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底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影像、声音为主,并辅
研究开发具有抗菌功能的树脂基牙科材料是口腔科学中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而常用的牙科树脂单体均没有抗菌活性。季铵盐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有机抗菌剂,具有低毒、性能稳定、低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