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融博物馆。对于这类博物馆,学术界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金融博物馆的系统总结与研究,也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国际博物馆学领域内还没有关于金融博物馆的明确定义,本文将金融博物馆从博物馆的大家庭中分离出来,作为单独一类博物馆进行研究分析,在一般博物馆学的理论框架内,对金融博物馆的地位、定义以及金融博物馆产生的文化背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同时还考察了国内外主要金融博物馆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的金融类博物馆及国内一些主要的金融类博物馆概况介绍,对比分析了中外金融类博物馆的异同,结合影响金融博物馆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沈阳金融博物馆的创办过程以及策划起因、展览内容与展览特色,并着重从展览特色方面论述了沈阳金融博物馆与其他金融博物馆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及实现的突破与创新。文章最后则从沈阳金融博物馆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与国际金融博物馆的发展趋势相比较,初步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并对沈阳金融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初步的探讨。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此章节对论文的整体进行了把握,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动机与目的及研究问题与架构,同时对文章的章节架构做了整体性的描述。第二部分:博物馆相关概念与文献的探讨。文章首先从专家学者对博物馆的定义及博物馆的分类入手,总结出了金融博物馆的定义,划分出了金融博物馆的两个层次,并指出金融博物馆属于专门性(专题性)博物馆;然后从博物馆的功能与特性面向、博物馆公众面向(参观博物馆之民众特性、民众参观博物馆的动机)、博物馆社会资源面向(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分析了影响博物馆设立的因素。之后,综合上述各项影响因素,对金融博物馆一般性的设立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外国主要金融博物馆介绍。文章通过对世界金融博物馆的统计学分析,简要介绍了世界各地区金融博物馆的设立情形,不同所得国家的金融博物馆设立情形以及各国金融博物馆的面积、设立地点、人员配置、收费情形等。然后在世界范围内分区域对欧美、亚洲等主要的金融博物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概述,指出金融博物馆在世界各国都有一定的发展,尤其在欧美,一个国家有很多个金融类博物馆。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对金融业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导致各国的金融博物馆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差异也较大。相对而言,欧美金融博物馆更注重与人类社会发展相结合,不再局限于收藏珍贵的物品和远古文化的遗物,它们把博物馆的展览融入当代世界,从而把博物馆的活动带给人民,更具有现实意义,更贴近社会生活。第四部分:中国主要金融类博物馆简介。本部分从国家级金融博物馆、高校金融博物馆、地方金融博物馆、民营金融博物馆等四种性质的金融博物馆进行了典型博物馆举例,介绍了中国金融类博物馆的概况。第五部分:影响金融博物馆的因素分析。本部分将前几章对博物馆功能的阐释、观众分析、社会资源等方面之相关文献探讨及对国内外金融博物馆基本资料的归纳整理作为实证分析之基础,详细说明了可能影响金融博物馆的各种因素,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资源因素、观众因素等。第六部分:沈阳金融博物馆综述。本着理论研究要结合实际的精神,本章对笔者所处的沈阳金融博物馆进行了论述。主要对沈阳金融博物馆的创办过程、展览内容与展览特色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着重从展览特色方面论述了沈阳金融博物馆与其他金融博物馆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及实现的突破与创新。同时,也从实际出发分析了沈阳金融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如藏品不足、宣传不够、经费不足、人才不足等,并从沈阳金融博物馆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与国际金融博物馆的发展趋势相比较,初步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并对沈阳金融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初步的分析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