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下井口作为油气井和防喷器之间的桥梁,连接作业模式下承担防喷器组(Blowout preventers,BOPs)和套管的共同重量,为钻井作业的过程提供安全保障,在海洋油气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水下井口使用年限一般不超过20年,在其寿命周期内需要进行钻井,完井,修井,打调整井和弃井等多次油井作业。在进行油气井钻井作业时,水下井口通过钻井隔水管与浮式平台相连,承受着海洋环境载荷导致的隔水管动态响应、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下井口作为油气井和防喷器之间的桥梁,连接作业模式下承担防喷器组(Blowout preventers,BOPs)和套管的共同重量,为钻井作业的过程提供安全保障,在海洋油气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水下井口使用年限一般不超过20年,在其寿命周期内需要进行钻井,完井,修井,打调整井和弃井等多次油井作业。在进行油气井钻井作业时,水下井口通过钻井隔水管与浮式平台相连,承受着海洋环境载荷导致的隔水管动态响应、平台运动和防喷器组晃动所产生的循环动载荷等。在循环载荷作用下,水下井口将发生不同程度的疲劳损伤。随着疲劳损伤的不断累积,水下井口将发生疲劳降级现象,可靠性在不断降低,疲劳失效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在井口的设计阶段,必须考虑在其全寿命周期中能否承受这些载荷,若超过了载荷的许用应力,疲劳损伤将导致水下井口失效,最终造成断裂。目前,大多数水下井口接近或者已经超过它的设计寿命,但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超期服役的水下井口须进行疲劳状况和相应的风险评估以达到油井延寿的目的。本文结合中国海洋石油研究总院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深水隔水管-水下井口全寿命完整性技术及工程应用”,开展了水下井口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下井口疲劳的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方法选择介绍了水下井口结构,针对水下井口作业环境和自身条件等特点,从载荷、作业参数和设备、抗疲劳能力和水下井口系统的临界疲劳位置四个方面入手,对水下井口疲劳损伤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常用的几种风险分析方法,如:事故树(FT)、事件树(ET)、事件序列图(ESD)、蝴蝶结模型(Bow-tie)、贝叶斯网络和动态贝叶斯网络,并将它们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对比。针对水下井口疲劳失效风险分析三大难点,寻找方法和对象的契合点,最终选择动态贝叶斯网络法。(2)水下井口疲劳失效风险因素辨识和耦合分析研究通过水下井口疲劳失效事故阐述和相关文献的调研,针对水下井口失效模式,从环境因素、人为管理因素、装备因素、设计因素和操作因素五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的风险因素辨识。基于辨识出的风险因素,建立水下井口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机械性,使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权重分析方法,计算得到风险因素的权重值,并进行一个简单的重要度排序。在传统的四因素风险耦合基础上,考虑水下井口五大风险因素,建立水下井口风险因素耦合拓扑结构,并进行风险因素耦合分析。(3)水下井口全寿命周期风险分析首先介绍了水下井口全寿命周期的概念。目前大多数水下井口接近或者已经超过它的设计寿命,因此为了保证水下井口操作的安全进行,必须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针对水下井口作业的六个阶段,构建水下井口疲劳失效预测静态贝叶斯模型,并考虑随着时间的变化,疲劳积累自身动态发展情况,将静态贝叶斯网络转换成动态贝叶斯网络。通过参数学习,得到基本事件的先验概率、中间节点的条件概率和动态节点的变迁概率。将数据导入模型,进行水下井口寿命周期疲劳失效概率的计算和基本事件后验概率的推理,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性,并提出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受到油气井开发深度和数量不断增加的影响,油管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降低油田的生产成本,必须对油管进行二次修复使用。API管材标准化委员会对此也做出明确规定,每根成品或半成品套管和油管都应进行全长通径试验,对于修复油管也应进行通径试验。因此,油管通径机已经成为油气田开采领域不可或缺的作业装备。本文结合现有油管通径机的工作原理,分析
本论文依托工信部项目“自升式钻井平台品牌工程(II型)”的子课题“平台结构优化设计与作业适应性分析研究”,重点针对渤海自升式平台在冰载荷环境下的作业现状,解决平台结构分析的核心理论和关键技术难题,明确海冰与自升式平台桩腿结构相互作用机理,提出冰区平台强度、疲劳寿命和时变可靠性的评估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冰激桁架式桩腿结构振动的试验研究针对自升式平台结构特点,建立平台桁架桩腿缩尺模型,进行模
本课题得到了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基于井筒流场的排采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示范”的支持。本文以排采设备特点为基础,针对目前煤层气井井底流压测量不准确、不连续的问题,通过动力学分析,利用优化算法,建立了基于动力学反演电示功图进而计算井底流压的数学模型。通过测量排采设备的输入电参数,利用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获得排采井的井底流压,进而构建了排采自适应控制系统,解决了井底流压测
近些年来,中国大量的低渗透、低产能油田已经进入开采阶段,但对于中后期供液不足的井和稠油井,采用常规的有杆采油工艺存在着油管漏失、柱塞卡死、出砂等诸多问题,而且抽油杆断裂及卡泵现象严重。为此,在油田已经试用了的智能提捞抽油机举升技术的基础上,改进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超长冲程无泵筒举升采油工艺,配合地面动力设备、井口密封装置和相关井下工具,可大幅提高冲程,减少砂卡,并可以增产增效。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常用
烟气轮机是催化裂化装置中的主要能量回收设备。但是叶片结垢时常会诱发烟气轮机非正常停工,不容忽视。为了研究烟气轮机内部气固两相真实流动情况,本文建立颗粒沉积模型,并采用自定义函数的方法修正了Fluent中的固有沉积模型;讨论烟气轮机入口雷诺数以及叶片粗糙度对颗粒沉积的影响规律,探讨不同Stokes数的非球形颗粒在烟气轮机内部沉积和反弹的动力学行为。首先,本文采用RNG k-ε模型计算烟气轮机内部气相
目前我国油田的开发已经创造了高产记录,油井的含水率增大导致油田产能逐年递减,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石油的产能及质量是油田开发的关键。低速大扭矩永磁同步电机作为新型采油系统动力装置,其工作过程中自身产生的振动是影响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完成了模拟井下采油的低速大扭矩永磁同步电机负载试验,根据转矩波动测试结果,从电机结构参数及控制策略两方面开展了电磁振动抑制方案研究。首先利用实验室现有样机及设备,根据
目前,井筒完整性概念及其在油气井管理方面的地位逐渐被重视,油气井井筒完整性概念最早应用于国外的油气田管理方面。由井筒完整性失效统计分析可知,套管失效是导致井筒完整性失效的主要因素。本文从井筒完整性的角度出发,在井屏障因素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套管失效的主要风险因素。建立水平井段套管失效的风险评价模型,选取相应的安全评价方法,对井筒完整性模型中套管失效因素进行风险评价。首先,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并分析现场经
游梁式抽油机以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占据采油设备的绝大多数。但其耗能较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利润,而影响抽油机能耗的最主要原因是抽油机的不平衡,且人为调节困难、危险性高、平衡精度低,不利于抽油机的节能,因此研究一种可自动调节平衡的游梁抽油机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针对现有游梁式抽油机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自动调节平衡的游梁抽油机。它可根据抽油机的运行参数自动判断抽油机的平衡状态,实时调
近年来,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清洁的能源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不同含碳量的天然气净化工艺不同,需要根据天然气中CO2含量进行合理选择,常规全贫液胺法脱碳工艺多应用于要求深度脱碳的场合,采用一段吸收一段再生工艺,系统胺液再生热量全由再沸器提供,热耗大;而当天然气含碳量较高(CO2大于10%)且对净化效果要求不高时,为节能降耗,多采用分段吸收即贫液-半贫液天然气脱碳工艺。目前,我国对贫液-半贫液天然气脱碳工艺
内涂层技术凭借其良好的技术优势以及显著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天然气管道内腐蚀防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应用中,内涂层剥离、鼓泡等缺陷是导致天然气管道内涂层失效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天然气管道检测技术主要针对于管道壁厚的检测,难以实现对内涂层缺陷的检测。因此实现对天然气管道内涂层缺陷的直接检测评定对管道的完整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超声波在异质界面间的传播规律,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