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和性质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g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松材线虫纤维素酶的编码基因,克隆基因与已报道的纤维素酶BXC10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9%。将其克隆到组成型表达载体pET-15b上构建pET-15b-BXC,并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构建工程菌,SDS-PAGE分析表明,IPTG诱导了纤维素酶在工程菌中表达。采用Ni2+-NTA树脂和阴离子(DEAE)交换树脂对重组蛋白分离纯化,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化程度,DNS法测定其纤维素酶的活性及其最适温度、最适pH和其热稳定性、pH稳定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亲和层析后重组蛋白质的纯度为50%左右,经阴离子(DEAE)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后,只得到均一的一条带,大小为40 kDa。活性分析表明工程菌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纤维素酶活性,其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40。实验结果还证明该蛋白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不同温度处理1h后,该蛋白在45℃-65℃范围内可保持70%以上的纤维素酶酶活力,70℃以后,其纤维素酶酶活力下降迅速,80℃时其纤维素酶酶活力几乎完全丧失,45℃时剩余纤维素酶酶活最高,可达98%;该蛋白pH稳定性也很好:其纤维素酶酶活在pH3.0-5.0范围内其酶活稳定性逐步上升,并在pH5.0时酶活稳定性达到最高。本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松材线虫纤维素酶在松萎蔫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微机的广泛应用,结构-活性的相关性研究成了国际上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通过理论计算,将量子化学参数与抗氧剂的抗氧化性能相关联,从而实现无需试验就可初步筛选性
本论文将东北酸菜中筛选出的植物乳杆菌作为试验菌株,采用改良的三氯乙酸法从该菌株中分离提取肽聚糖,并对肽聚糖提取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及理化分析。以壳聚糖为壁材将提取的肽聚糖进行微球化,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口服微球化的肽聚糖的缓释效果。试验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1)通过改良的三氯乙酸法提取肽聚糖,其得率为15.29±1.28%,其中总糖含量为39.10±1.95%,脂类含量为1.41±0.04%,蛋白质含量
本文从金相组织的形成机制入手,分析了双相钢的特殊结构特点和耐腐蚀性能,提出了SAF2205双相钢最佳的焊接工艺,并通过对焊接试件的金相分析、机械性能实验、耐腐蚀实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