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就业服务是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机构应尽的职责,它不仅关乎到每个大学生的前途与命运问题,也关乎到社会的问题以及经济发展问题。同时,也关乎到我国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服务问题。辽宁省是教育大省,其大学生就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参与就业服务主体的协同问题。如何将参与的主体协同起来形成合力,是提升大学生就业服务水平的关键。因此,研究探讨大学生就业服务协同对改善大学生就业服务现状,促进高校的良性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在协同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探讨了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协同问题。首先,论文比较全面与详细地描述了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的现状,其包括就业现状、就业服务发展历程以及取得成就。其次,论文从政府、高校、企业三个层面对大学生就业服务协同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在问题方面,其内容包括:一是大学生就业服务政府未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二是高校未形成有效的就业协同服务体系;三是企业参与高校就业服务不足;四是社会机构就业协同未形成合力。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则包括:一是未建立有效的就业服务协同模式;二是政府就业协同服务乏力;三是学校就业服务协同工作力度不够;四是企业与中介机构就业服务责任意识不强。第三,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改进对策,主要包括:一是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协同模型;二是发挥政府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的统领作用;三是激活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的主体功能;四是增强社会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的参与意识;五是提升大学生在就业服务中的积极就业意识。对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协同问题研究,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为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服务协同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方案,为就业服务协同实践提供借鉴与指导,以促进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