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89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探讨中医治疗的中晚期肺癌患者和化疗的肺癌患者各自的证型演变规律,兼以探讨肺癌的其他受关注问题如高发年龄、合并症、中医证型与临床常见血液指标的关系及不同病理类型在与吸烟的关系、转移部位方面的差异等,旨在为肺癌的中医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按照统一设计的《肺癌回顾性研究调查表》对住院病案进行查寻,记录临床资料包括:①一般资料②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并根据治疗经过分为2组。经受化疗的为化疗组(可同时辅以中医治疗但没有经历手术、放疗、靶向等治疗),调查其化疗前、中的证候变化,最多观察5个周期;只经受中医治疗的为纯中医组,调查其证候变化情况,最多5次。判断其症候变化情况,以病案记录的症状、处方及服该处方后的表现为依据,综合考虑。③相关实验室检查④住院期间感染类别和次数。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相关结论并利用统计软件检验其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89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4.49±1.17岁。61-70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共31例,占总例数的34.83%。②89例肺癌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35例,男女比例为1.46。其中死亡47例,男性死亡比例为55.55%(30/54),女性死亡比例为31.48%(17/35),性别比为1.76。③死亡患者多见于51岁以上各年龄组,随年龄增大,死亡例数亦相应增多。④对于腺癌的生存期,化疗组以1-2年之间的例数最多,占总死亡例数的14.89%,纯中医治疗组以生存期≤1年的例数最多,占总死亡例数的12.77%,二者组生存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鳞癌中吸烟患者明显多与不吸烟患者,腺癌的吸烟人数与非吸烟人数无明显差别。⑥腺癌的转移部位较广泛,多为骨转移(42.22%),其次为纵膈淋巴转移(35.55%);鳞癌各个器官转移发生率均较低;小细胞肺癌主要为远处转移,以肝(37.5%)、骨(25%)、脑(6.25%)为主。⑦有化疗史与无化疗史的肺癌患者的证型比较:前者血虚及热毒的证型相对多见,后者阳虚证型相对多见。⑧纯中医治疗与非纯中医治疗的肺癌患者的证型比较:后者血瘀、阴虚、血虚的证型的比例均相对较高。⑨纯中医治疗组的肺癌患者的病位始终以肺、脾为核心,渐次累及肝、肾、心。虚证的演变过程为气虚、气阴两虚、气阴两虚为主兼有阳虚、气虚阳虚为主兼有阴虚、气阴阳俱虚。实证的演变过程为痰湿、痰湿血瘀、寒湿与痰湿血瘀并存。⑩化疗组的肺癌患者随治疗周期的增多,占首位的病变脏腑依次是肺、脾、肺与脾。其他脏腑的受累情况均为肝较多、肾次之、心较少。虚证的演变过程:气阴两虚、气阴阳俱虚。实证的主要证型为寒湿、血瘀、湿热、痰湿,随化疗周期的增加,湿热证所占的比例渐减而痰湿证所占的比例渐增。(11)D—二聚体的值越高,出现血瘀证的可能性越大。(12)化疗的患者的年平均住院费用为68177元,而中医治疗的患者的住院费用为35340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晚期肺癌的患者,受化疗药的影响,血虚证和热毒证的比例相应增多,受放、化疗、手术、射频消融术等治疗的影响,阴虚、血虚、血瘀证的比例相应增多。只接受中医治疗的肺癌患者的病位传变为肺、脾、肝、肾、心,符合五行生克的规律。虚证由气及阴再及阳,实证由痰湿发展至痰湿血瘀,终至寒湿与痰湿血瘀并存,证型的演变基本体现了肺癌的自然进展情况。化疗组的肺癌患者受化疗药的影响,脾功能失调明显。虚证由气阴两虚至气阴阳俱虚,特点为起病即重,传变较快。实证方面,随化疗周期的增加,湿热证渐减而痰湿证渐增,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化疗药的热毒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