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药临床运用规律及中医体质调查分析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mingxi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ID),原名为慢性盆腔炎,是盆腔炎性疾病失治误治,反复发作及其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不孕、月经不调、带下异常等病症。该病病情复杂,病程缠绵,迁延难愈。西医目前尚无治疗PID后遗症的特效方法,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药治疗本病临床经验丰富,方法多样,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少,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尚无对本病明确统一的辨证分型,因此辨病治疗颇多,但对其用药规律分析探讨较少。我们试图通过文献检索及临床调查的方法分析该病的临床用药规律,以期提高中医药对该病的规范性诊治。体质形成于先天,受后天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后天。体质关系到人体发病与否、发病倾向以及既病之后疾病的发展、变化、转归。本文通过对PID后遗症人群的体质调查,分析其“易患体质”,有利于进行个体化诊疗,纠正偏颇体质,以期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在中医规范性治疗及中医学“治未病”预防思想上提供参考与借鉴。目的本课题旨在了解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近10年中药临床应用规律,及其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即“易患体质”,从而有利于提高该病的中医药规范性诊治水平,并期能达到个体化诊疗,对防治该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出近10年来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上发表的凡是内容涉及中药内服处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或慢性盆腔炎,方中各中药有具体剂量,研究设有对照组,研究病例数大于等于50例,治疗有效率在80%以上的文献资料。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共255篇,得出有效中药处方255首。统计其中出现频次3次以上(不含3次)的药物,将各药物分别按出现频次、累计剂量、功效、药味、药性、五脏归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总结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药临床应用规律。调查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妇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100例为本次临床调查的病例组,调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妇科经、带、胎、产情况和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判定表两部分;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体检结果健康女性100例为对照组(数据资料来源于胡成凤毕业论文:子宫腺肌病的中药临床用药规律及中医症候与体质调查分析)。收集的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并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中医药治疗PID后遗症以活血化瘀药最多,其中活血调经药为主,其次是活血止痛药,再次是破血消癥药。2中医药治疗PID后遗症补虚药、清热药用药频次分别居第二、三位。3中医药治疗PID后遗症中运用温性、平性、微寒药较多,少用大寒、大热药。4中医药治疗PID后遗症多用归肝经、脾经、心经药,即重视肝、脾、心的调护。5瘀血阻滞是PID后遗症的病理实质;虚实夹杂证是PID后遗症的常见证候;湿浊瘀阻是导致PID后遗症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主要因素。6本调查提示PID后遗症多发生在24-39岁之间的已婚育龄妇女;以大专以下学历患者居多;多有流产史、宫腹腔手术操作史;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疼痛。7 PID后遗症的体质特征以阳虚质、湿热质为主。
其他文献
高中化学“水解反应的原理与应用”为高考必考知识点,其典型的水解反应包括:常见盐类的水解,有机物中卤代烃、酯、糖类及蛋白质的水解等。在学习中要求掌握该类水解反应的原
在相干两点源基础上,介绍了等相位面的数值计算.并主要就不同点源间距和不同波长情况下距离近似处理对计算等相位面带来的误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误差与点源间距和波长
目的:观察中药雾化吸入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分的影响,并评价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
目的探讨Ⅰ期扩张器置入、Ⅱ期假体置换乳房再造术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北医三院成形外科2008年1月—2015年12月的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大健康标准。人的一生中有1/3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类生理的基本需要,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保
目前,地铁隧道洞内结构病害检查管理与地铁安全保护区隧道设施保护管理上各自独立,导致洞内病害信息与洞外巡检信息无法进行实时的交互与分析,无法对地铁隧道整体结构安全进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信息在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然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变得日显严峻。为此,我们有必要从多角度来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治理。基于
新记《大公报》自1926年9月1日创刊至1949年,本着创办之初所提倡的'四不主义'办刊宗旨,为世人留下不少经典之作,尤以张季鸾、胡政之等《大公报》主要负责人所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