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探究越婢加半夏汤治疗痰热郁肺型COP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gt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方法,探求越婢加半夏汤干预痰热郁肺型COPD患者在血清氨基酸代谢方面的作用机制,并观察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将40例痰热郁肺型AE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即西医组(n=20)和观察组即中西医结合组(n=20)。对照组参考GOLD2020指南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越婢加半夏汤剂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周。治疗前后,从三个方面分析研究:1.临床疗效:分别从中西医两个维度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CAT、mMRC量表分值,并计算出各组治疗总体有效率。2.生化指标:主要监测用于评价试验安全性的指标,包括三大常规(血、尿、便)、肝肾功,其中单独比较两组血常规中炎性指标区别。3.作用机制: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定量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18种氨基酸水平。结果:1.临床疗效:(1)治疗总体有效率:西医组为85%,中西医结合组为95%。(2)从西医CAT、mMRC量表角度,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存在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相比无明显差异。(3)从中医证候积分角度,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总积分无统计学差异,但积分差值(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主次证候方面,治疗后两组间胸闷、身热烦躁、口干欲饮、溲黄便干四大症状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生化指标: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数值均较治疗前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余指标均正常。3.靶向代谢组学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血清甘氨酸、L-苏氨酸、L-丙氨酸及L-赖氨酸4种氨基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可能与COPD病情好转相关。治疗前后组间对比这4种氨基酸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中西医结合组在这4种氨基酸的代谢调节方面未见明显优势。余氨基酸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及西医组治疗后,血清L-丝氨酸、L-色氨酸、L-酪氨酸浓度显著增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越婢加半夏汤结合西药干预痰热郁肺型COPD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药更佳。联合治疗的方式能更大幅度的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其中胸闷、身热烦躁、口干欲饮、溲黄便干四个症状的缓解程度尤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中L-丝氨酸、L-色氨酸、L-酪氨酸、甘氨酸、L-苏氨酸、L-丙氨酸及L-赖氨酸的表达相关。而越婢加半夏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L-丝氨酸、L-色氨酸、L-酪氨酸的代谢更为密切。
其他文献
以燕麦片、白砂糖为主要原料,对燕麦植物蛋白饮料配方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燕麦蛋白植物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燕麦植物蛋白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燕麦片浸泡时间30 min、打浆料水比1︰20g/m L;最佳复合稳定剂组合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3%、黄原胶添加量0.04%、单甘酯添加量0.07%、蔗糖酯添加量0.07%;蔗糖添加量为4%;最佳灭菌条件为121℃, 15 min。按此工艺
目的:探讨自我超越理论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希望水平、心理应激和疾病接受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大冶市人民医院诊断治疗的肺癌患者7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自我超越理论护理模式护理,观察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自我超越、希望水平、心理应激和疾病接受度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自我超越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
肿瘤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肿瘤的发病率亦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其死亡率并未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而有所降低。中医中药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疗效及特殊优势,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单味中药及复方具有多种抗肿瘤活性物质,能够从多层次、多靶点发挥抗肿瘤作用,且无不良反应。由于中药抗肿瘤有效成分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利用端氢聚硅氧烷改性环氧衣康酸酯(IE)树脂,将所得聚硅氧烷改性环氧衣康酸树脂(SiIE)与半封端异氰酸酯中间体接枝共聚,制得聚硅氧烷改性半封端异氰酸酯环氧衣康酸酯树脂(IPDIHSiIE)。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 NMR)表征了IPDIHSiIE的化学结构,考察了聚硅氧烷用量对改性树脂及漆膜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硅氧烷与IE树脂在90℃下8 h可反应完全,通过硅氢
通过一甲胺与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反应得到氨基封端树脂,再与端环氧硅油反应,制备环氧树脂改性聚硅氧烷。优化的工艺为:一甲胺和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物质的量比为6∶1,氨基封端树脂与端环氧硅油物质的量比为7∶9,端环氧硅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000,反应12 h。结果表明:用合成的环氧树脂改性的聚硅氧烷处理后,涤塔夫的拒水性能达到90分,接触角为135.6°;棉针织物的手感风格达到4级;涤针织物的手感风格
以探究MBTI流行现象背后原因为研究目的,通过对UGC平台B站中“MBTI”相关的用户话题分析,对其主题、立场、角度、呈现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受众心理在个体、群体、整体层面的诉求,解析受众在互动与传播中表现的特征。
以3,5-二羟基苯甲酸为CB2单体,1,3-双(氯甲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为A2单体,通过A2+CB2法合成了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HBPS),利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其化学结构和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将HBPS作为改性剂添加到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甲基六氢苯酐(MeHHPA)体系,对该体系固化物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热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BPS的添加
逆阻型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RB-IGCT)的结构特点,通过结构分析,分别从提高阻断特性、通态特性、开关特性及损耗特性方面进行了设计优化,并以仿真结果指导生产,优化工艺,研制了8 kV RB-IGCT。产品进行各项静、动态参数测试,及相关型式试验,满足基于高压直流输电的混合式换流器工程需求。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精氨酸和赖氨酸比例(精赖比)对于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探明克氏原螯虾幼虾配合饲料中适宜的精氨酸水平。选取体重为(3.51±0.01)g的克氏原螯虾43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Ⅰ组日粮中实际精赖比为1.2/1,Ⅱ组日粮中精赖比为1.3/1,Ⅲ组日粮中精赖比为1.4/1,Ⅳ组日粮中精赖比为1.5/1,Ⅴ组日粮中精赖比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