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丝菌型污泥膨胀特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泥膨胀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污水处理厂的难题之一,尽管已经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但目前仍未找到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方法。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通过改变进水水质,调整运行方式等因素来优化污水处理效果,在实际运行中污水本身的水质特点、季节变化导致的温度变化以及运行中出现的低溶解氧等又极易诱发污泥膨胀的发生,加大了污泥膨胀防控的难度。随着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已有大量的研究对污泥膨胀中丝状菌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做了系统的总结,由于纯培养技术在实验室中仍然难以实现,使得已有的研究结果不够全面和深入。而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对膨胀污泥系统内部微生物菌群整体多样性变化及微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研究变得越来越丰富,为进一步控制污泥膨胀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本论文以膨胀污泥为研究对象,从水质条件、运行工况和外界环境三种引发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典型致因入手,在不同试验条件下丝状菌污泥膨胀发生过程中,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分析在不同分类学水平、不同微生物菌群及微生物菌属的多样性变化,不同功能的微生物菌群整体及其分类下各微生物菌属的多样性变化,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PCR)技术,考察了不同条件下膨胀污泥中优势丝状菌与功能菌的丰度变化及相关性。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长链脂肪酸-淀粉混合碳源为进水碳源诱发的丝状菌膨胀,对污泥沉降性能和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常温常压下采用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分别以油酸-淀粉混合液以及硬脂酸-淀粉混合液为进水碳源诱发丝状菌污泥膨胀,不同浓度的长链脂肪酸对污泥的沉降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当含量为20%时,SVI值逐渐增加,COD和TN去除率在80%和70%以上,当含量增加至40%时,SVI值迅速增加,COD和TN去除率下降,去除进水中的长链脂肪酸后,两个反应器的SVI及污染物去除率都有恢复,在膨胀过程中SVI1值一直大于SVI2,且SBR1中的污染物去除率也大于SBR2中的污染物去除率,通过FISH确认优势丝状菌都是微丝菌,说明长链脂肪酸是微丝菌的专属碳源,在活性污泥发生恶性膨胀后仍能保持较好的处理效果。(2)以20%油酸-淀粉混合液为碳源,低温和低溶解氧对污泥沉降性能和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在低温条件下,温度越低SVI值越大且增加的越快,造成了污水中污染物去除率下降,并且污染物去除率随着污泥膨胀的发生波动较大不稳定,温度在16℃时,污染物的去除率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COD的去除率在80%以上,TN的去除率在70%以上,这表明该实验运行中的功能菌在低温16℃时仍保持正常的生长代谢。在低溶解氧条件下,和低温条件相比,低溶解氧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较大,COD和TN去除率分别降低至70%和50%左右,由于微生物利用长链脂肪酸时需要氧气,而低溶解氧就会造成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不完全,进而造成污泥膨胀而引发一系列问题。(3)以长链脂肪酸-淀粉混合液为碳源、低温或低溶解氧的条件下膨胀污泥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所有污泥样本中占比最大的门类均为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在3个不同条件的实验中Proteobacteria的丰度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其中在低温的运行条件下其丰度增幅最大,在13℃时,由48.63%增至76.85%,说明低温更有利于该菌门的代谢生长。Proteobacteria门下的γ-Proteobacteria,在低温和低溶解氧的实验条件下,相比种泥它的相对丰度均增加,说明它在低温和低溶解氧条件下竞争能力较强,保障在污泥发生膨胀后总氮去除效果良好。(4)以长链脂肪酸-淀粉混合液为碳源、低温或低溶解氧的条件下对膨胀污泥中微生物菌属的影响。有5种丝状菌属在9个泥样中共同存在,分别为:M.parvicella、Thiothrix、Haliscomenobacter、Tetrasphaera和Tessaracoccus。不同条件的试验中相对丰度占比最大的第一优势丝状菌均为M.parvicella,属水平上的第二优势菌为Thiothrix,它们都比较适宜在低温、低溶解氧下生长增殖。(5)以长链脂肪酸-淀粉混合液为碳源、低温或低溶解氧的条件下微丝菌与功能菌竞争关系。活性污泥膨胀过程中,20%油酸-淀粉混合液为碳源时,微丝菌的丰度最大,达到(8.74±0.51)×10~8gene copies/g MLVSS,说明此条件更有利于微丝菌生长增殖。而硬脂酸-淀粉混合液为碳源时对硝化菌群的AOB丰度影响最大,AOB的丰度降低了63%,对污泥脱氮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低温和低溶解氧下,微丝菌的丰度逐渐增加,低温时与功能菌的丰度变化呈正相关,而在低溶解氧条件下微丝菌与功能菌中的硝化菌群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癫痫发作是由脑神经元群异常放电所致。发作期间由于病人身体不受控制,当无人照看时极易受到损伤,这种反复的折磨严重影响着患者和其家人的生活。癫痫发作预测研究旨在病人发作前给出预警,以最大限度降低危害,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癫痫预测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远没有达到实际临床应用的需求。从多个特征维度和视角研究大脑由正常到发作的渐变过程中的信息,对研究癫痫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一方面从注意力机制的
学位
气液两相流是一种常见的流体形态,广泛存在于石油石化、金属冶炼、生物制药等众多轻、重工业领域的生产过程中,针对气液两相流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电导检测技术是一种经典和常用的气液两相流检测技术,一直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和重视。然而,传统的电导检测技术大多为接触式检测,存在电化学腐蚀、电极极化、电极沾污等问题,其应用受到诸多限制。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检测(Capacitance Coupled Conta
学位
当前河道水面漂浮物清理手段主要以人工打捞为主,耗时耗力,安全性低,内河水面无人船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和人工成本低等优点,在水面漂浮物清理以及河道资源探索等方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视觉感知技术是无人船在自动行驶过程中获取周围环境信息的重要渠道。针对无人船视角的水上环境包含大量倒影干扰以及水中漂浮物面积比较小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联合水域分割任务和漂浮物检测任务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为了提高模型的推理速度,
学位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正确、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掌握水情、调配水量以及灾害防范中,河道流速和流量是十分重要的数据。传统测速方法使用旋桨式测速仪、声学多普勒测速仪、雷达波测速仪等仪器进行测量,虽然具有测量精度高的优点,但是成本高、实时性不够、检测范围窄,难以满足大规模系统部署的需要。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采用视频图像进行流速检测成为一种可能。在图像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由于结直肠癌具有异质性,不同的发展机制和发展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进程,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为此,临床上通过将结直肠癌划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并预测患者生存时间,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促进个体化精准治疗。多组学主要包括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反映了癌症发展过程中的生物过程和分子机制,对于患者的病理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
学位
计算机三维视觉问题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本问题。其旨在使用2D图像恢复出原始场景3D信息,通过相机图像信息实现相机位姿获取、场景深度估计、排列生成三维场景等一系列任务。位姿估计、稠密深度估计以及计算机算力在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使得稠密三维重建工作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离线情况。因此,本文做出尝试,将视觉-贯导实时定位与建图(Visual-Inertial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学位
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医院对高效的自动化物流系统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医院轨道物流系统(Medical Track Vehicle System,MTVS)以其运输稳定、承载量大、故障率低、兼容性强等优点,现已成为许多医院的首选。任务调度是MTVS运行过程的核心任务,当前的调度策略主要是人工调度,这也就导致了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运输效率较低、轨道小车(Track Vehicle,TV)拥堵等问
学位
仿人机器人是当下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仿人机器人由于自由度多、机械结构复杂、非线性特性强等问题,使得现有仿人机器人在如何实现不平整路面下的快速稳定行走仍然存在较大挑战。本文针对仿人机器人的不平整路面行走开展研究,设计了两种基于力控框架的步行运动控制算法。一种是基于解耦控制和虚拟模型的方法,设计了姿态控制器、高度控制器和速度控制器并引入了脚踝辅助控制;另一种就是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和全身控制的方法,
学位
立体匹配是一种重要的获取深度信息的技术,相比雷达等造价昂贵的设备,立体匹配技术所需设备成本低,算法精度高,故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随着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CNN)在计算机视觉中的飞速发展,端到端的立体匹配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相比传统方法,它的处理流程更加简洁,视差估计的准确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然而,现有的基于CNN的高精度立体匹配方法往往具有很大的时间开销和参数量,这对内存受限的移动设备并不友好
学位
右心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DORV)是一种复杂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和肺动脉完全或大部分起源于右心室,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左心室唯一的出口。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DORV矫治术,即使用牛心包补片建立VSD至主动脉瓣口的心室内隧道(Intraventricular tunnel,IVT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