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O-N1923协同萃取体系萃取分离锆和铪的工艺和机理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gzon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锆和铪是重要战略资源,两者的核性能相异。在自然界中锆和铪往往共生,一般铪占锆铪总量的1~3%,但核级锆中的铪含量必须低于100 ppm,核级铪中的锆含量必须少于2%。因此,实现锆和铪的高效分离是制备核级锆和铪的关键。溶剂萃取分离技术是工业分离锆铪的主要途径。目前全世界2/3以上的核级锆通过MIBK-HSCN体系萃取分离。但是该体系存在MIBK毒性大、易损耗,操作环境差,水污染严重的缺点。前期研究表明中性含磷萃取剂能从锆铪料液中优先萃取含量较少的铪。但是该体系使用的硫氰酸浓度高达3 mol/L,萃取过程中容易产生乳化现象,分相效果不佳。协同萃取不仅可以增强有机相中萃合物的稳定性,还可以消除第三相和乳化现象,提高萃取反应速率。因此,本文筛选仲碳伯胺N1923为协萃试剂,与中性含磷萃取剂TOPO组成协萃体系,在HSCN介质中选择性萃取锆铪料液中较少的铪,以进一步提高锆铪分离效率;同时,借助N1923的路易斯碱性,提高HSCN在有机相中的溶解稳定性,避免因HSCN分解造成的乳化和分相困难等问题。首先,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TOPO-N1923协同萃取体系从高浓度锆铪料液(CZr+Hf=110 g/L)中选择性分离铪的工艺,探索了萃取剂浓度、料液硫氰酸浓度、预饱和硫氰酸浓度、水相酸度、盐析剂类型及浓度、萃取时间、相比等因素对铪选择性萃取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协萃体系萃取分离锆和铪优化工艺参数为:有机相中TOPO浓度10 vol%,N1923浓度为6 vol%,水相料液硫氰酸浓度为2 mol/L,预饱和硫氰酸浓度2 mol/L,水相酸度为2 mol/L,盐析剂硫酸铵浓度为0.5 mol/L,萃取时间为12 min,相比O/A=2/1。在该工艺条件下,TOPO-N1923协同萃取体系对铪的萃取率可达86.3%,锆的萃取率为23.1%,铪锆分离系数可达20.9,远高于传统MIBK法(分离系数约为10)。在优化工艺参数条件下,水相硫氰酸浓度仅为MIBK法的2/3,有机相和水相分相清晰,乳化和分相困难现象得到抑制;同时,料液酸度和硫酸铵浓度都显著降低,可进一步减轻二者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其次,研究对比了硫酸、盐酸、碳酸铵和碳酸氢铵溶液,对协萃体系负载有机相中锆铪的洗涤和反萃性能。结果表明,硫酸适宜用作负载有机相反萃前的洗涤剂,当硫酸浓度为1.25 mol/L时,对锆的洗脱率为45.9%,对铪的洗脱率为3.4%;而盐酸溶液在0~3 mol/L浓度范围内,对锆和铪的洗脱效果均不佳,不超过25%;相比于酸性溶液,碳酸氢铵的反萃能力更强,当其浓度达到2 mol/L时,对锆和铪的反萃率最高,分别为90.7%和88.6%。最后,采用斜率分析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核磁共振波谱分析(NMR)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TOPO-N1923体系在硫氰酸介质中选择性萃取铪的机理。探索TOPO浓度、N1923浓度、料液H+浓度、SCN-浓度、料液SO42-浓度等因素对铪和锆分配比的影响规律,确定负载有机相中铪的萃合物组成为4Hf O2+·2H+·4SCN-·3SO42-·4TOPO·RNH2,锆的萃合物组成为2Zr O2+·SCN-·SO42-·Cl-·TOPO。红外光谱法结果表明DIBK不参与萃合物的形成,仅作为稀释剂;预饱和有机相中2025 cm-1和2072 cm-1处新出现的S-C≡N-的两个吸收峰在负载有机相的红外光谱中分别位移到了2012 cm-1和2060 cm-1,且峰的强度变高,表明S-C≡N-与锆和铪离子发生了配位;611 cm-1出现的峰为SO42-的特征峰,说明萃合物中有SO42-存在。另外,预饱和有机相的红外光谱在1518cm-1和1618 cm-1处新出现NH3+的特征峰在负载有机相的红外光谱中分别位移至1508 cm-1和1607 cm-1,且预饱和有机相的核磁共振~1H谱中7.68 ppm处出现的NH3+的质子峰在负载有机相的核磁共振~1H谱中位移至7.82 ppm,说明N1923在预饱和过程中结合H+质子化生成NH3+,以NH3+的形式参与了配位反应。同时核磁共振31P谱中负载有机相中P=O峰从预饱和的有机相中的58.74 ppm位移到了77.09 ppm,说明TOPO的P=O与锆铪离子发生了配位。
其他文献
<正>春季抹芽是板栗树冬剪后第1个修剪措施,也最简便易学。每年春季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板栗树体内的养分和水分开始从根部向树上流动,树上的芽就会萌发。例如:结果母枝上的饱满芽会抽生出结果枝,其他芽会抽生出雄花枝;冬季修剪时剪锯口处的一些芽,因短截受到刺激也会萌发;新嫁接的板栗树因去除了大量枝梢,树上的一些芽也会萌发。这些萌发的芽有些是我们想要利用的,需要保留,有些是多余无用的,就要及早地抹掉,避免树
期刊
茶叶检测报告数据是衡量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从大量茶叶检测报告中挖掘信息和内在价值,服务于政府和公众,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茶叶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茶叶检测报告大部分仍采用纸质文档或电子图像的形式,这种非结构化的数据无法直接在计算机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使得大量的检测信息无法被充分利用起来。如何快速有效地识别与提取茶叶检测报告图像中的信息,形成茶叶质量数据库,对于提高茶叶品质、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学位
总结了2021年中国石油乙烯业务的发展情况,包括各石化企业的乙烯产量、乙烯收率、双烯收率、加工损失率和燃动能耗等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原料优化、长周期运行、检修和技改技措等工作的完成情况。提出了2022年公司乙烯装置长周期优化运行的重点工作安排。
期刊
当今网络的使用模式已由传统的面向主机连接模式逐渐演变成以信息为中心的转发方式。伴随着信息中心网络(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ICN)的提出,学者们越来越注重对数据信息内容本身的研究。命名数据网络(Named Data Networking,NDN)作为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在网络架构的设计、数据命名/存储/转发、网络的移动性/安全性/扩展性等方面展
学位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萘(Naphthalene,Nap)和芘(Pyrene,Pyr)作为典型的2环和4环多环芳烃,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属于多
学位
板栗是中国特产的优质坚果,营养丰富,入口后非常甜、软。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对板栗市场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人们对板栗品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介绍了板栗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以提高板栗产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期刊
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一种添加型阻燃剂被广泛应用于聚氨酯泡沫、电子电器设备、纺织品以及建筑材料中。由于其与材料基质之间未形成稳定的化学键,PBDEs容易释放到环境中。PBDEs具有高毒性、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半挥发性等特征,可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PBDEs的高效无害化处理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对多溴联苯醚的降解主要集中在还原方面。相较而言,低溴代PBDEs具有较高的LU
学位
砷是国际公认的环境中危害性最大的致癌物之一。高砷地下水不仅分布广且危害大,有关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是当前污染水文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解决高砷地下水问题的关键在于查明砷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富集机理与高砷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受自身理化性质及地下水复杂环境的影响,砷在地下水中迁移释放的机理至今尚无定论。普遍学者认为吸附解吸、蒸发富集、(微生物)还原溶解主要控制砷在地下水中
学位
为了明确石墨烯环氧涂层在井下长时服役的防护效果和机理,通过室内模拟工况和现场长时服役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电化学阻抗谱(EIS)对一种石墨烯环氧树脂涂层进行了服役性能研究,并对比了两种不同深度下长时服役后涂层对油管的防护效果。结果表明,石墨烯与环氧树脂结合紧密,与纯环氧树脂涂层相比,石墨烯环氧树脂涂层耐磨值提升59%,在模拟高盐环境中浸泡涂层表面不起泡,涂层与基体紧密结合。长时服役现
期刊
地下水中砷污染一直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以地下水作为生产、生活水源地区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需开发简单、经济的方法处理砷污染地下水。地下水中砷去除方法包括异位处理和原位处理,其核心在于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固砷材料。铝酸三钙(Katoite)是快硬水泥C3A(3CaO·Al2O3)水化产物,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优异的固化效果。而零价铁吸附固砷性能良好,被广泛研究应用于原位去除地下水中的砷处理。本论文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