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幼虫蜕皮的新型仿生杀虫剂酰肼类对世界性农业害虫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作用机理独特,对人、畜与环境十分安全,适用于害虫的抗性治理和综合治理。本试验进行了虫酰肼、甲氧虫酰肼等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虫酰肼亚致死剂量对甜菜夜蛾子代种群的影响;虫酰肼抗性品系的汰选及敏感性的恢复和虫酰肼对甜菜夜蛾表皮酚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乙酰胆碱酯酶、酯酶同工酶的影响。以期有助于阐明甜菜夜蛾对酰肼类杀虫剂抗性产生、发展过程及其抗性机制,并为合理的使用该类药剂提供理论基础,为甜菜夜蛾的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饲毒法对甜菜夜蛾敏感品系进行了八种杀虫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酰肼类(虫酰肼、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表现很高的毒力,其LC50仅为0.14 mg/kg、0.1 mg/kg。 2.采用浸液法对甜菜夜蛾卵进行了虫酰肼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卵的抑制影响与药剂的浓度、浸药时间及试虫的相对敏感度呈正相关。 3.采用饲毒法对甜菜夜蛾进行了虫酰肼亚致死剂量对其子代种群影响的观察,发现虫酰肼是一种缓效且持效性很强的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产卵量影响很大,0.4 mg/kg的剂量一次处理的幼虫品系,其第一代单雌产卵量较对照低36.49%,第二代低16.75%;0.4 mg/kg的剂量连续处理的成虫品系,第一代单雌产卵量较对照低20.91%,第二代低19.40%,第四代低35.82%。孵化率影响较小;对化蛹率、羽化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畸形蛹和畸形蛾的比例明显增多,用0.4mg/kg的剂量处理的幼虫品系,其当代化蛹率为4.5%,♀羽化率74.29%、♂羽化率68.92%,♀畸形蛾比例18.46%、♂畸形蛾比例19.51%;对成虫的影响明显小于对幼虫的影响,但随用药代数的增多,影响逐步加大。 4.对甜菜夜蛾敏感品系采用活体测定法进行六类酶酶活力测定。用0.14 mg/kg虫酰肼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在处理后24h、48h和72h测定酶活力。其结果与敏感品系相比,表皮酚氧化酶酶活力分别降低79.12%、10.54%和56.23%;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力分别上升71.59%、63.16%和79.55%;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活力在处理后48h酶活力上升41.43%,处理后24h、72h酶活力与对照无差异;过氧化氢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酶活力与对照无差异。 5.对甜菜夜蛾武汉自然种群3龄幼虫进行六类酶酶活力测定,其结果与敏感品系相比,表皮酚氧化酶酶活力降低38.47%,差异显著;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活力升高34.20%,差异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乙酰胆碱酯酶酶活力与其相比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