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是国家和社会最大的资源和财富。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国要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对土地的需求不断扩大,因土地问题引发的各类案件呈现增多趋势,且凡是性质严重的土地违法案件几乎都涉及到地方政府。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违法用地造成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加剧了原本就十分尖锐的人地矛盾,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分析地方政府土地违法相关案件数据和典型案例,研究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的特征及其具体形式,从而得出法律责任这一对于违法犯罪最有震慑力的法律手段在保护国家土地资源上的不足和缺失。法律责任的不足与缺失,造成了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的非法收益高、违法成本低的被动局面,是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泛滥的最主要原因。本文针对目前土地违法现状,提出遏制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的对策建议,以期能推进规制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保护耕地,实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本文分七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绪论主要提出研究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目的与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界定相关概念,归纳出我国现行法律中土地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规定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三章通过地方政府土地违法案件的相关数据,对地方政府土地违法现状及涉及地方政府土地违法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到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的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并从耕地大量减少,直接威胁粮食安全;失地农民大量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扰乱了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影响了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严重危及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的危害。第四章分析了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原因。主要是指体制、机制、法制及其他原因等。通过成本一收益分析,指出法律责任的不足和缺失是引起地方政府土地违法泛滥的法制原因,并分析了土地法律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包括国外主要国家相关经验借鉴。第六章提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的对策建议。结语部分总结了文章的主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