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责任能力与受审能力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4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世纪中叶以来,精神病人对其丧失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或者说法律不追究其刑事责任,这一原则如今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然而,精神病人究竟是不承担刑事责任,抑或根本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这一困惑随之而来。紧接着,人类又发现精神病人究竟是否具有责任能力,只能通过推定的方式来进行,只有接受审判的能力才能够从科学角度予以确定或认定。因此,对于精神病人而言,其受审能力比责任能力更加值得关注,也更加容易界定。笔者从精神病人责任能力问题的历史发展角度,提出精神病人的受审能力问题;随后,对精神病和受审能力分别进行理论研究,并结合国内外的典型案例,指出受审能力问题确实存在,分析建立受审能力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以国外的精神病鉴定制度、受审能力鉴定制度为依托,对我国建立精神病人受审能力制度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具体方案进行探讨。这是本文的写作技术路径。第一章讲述精神病人责任能力问题的历史发展,层层递进、抛砖引玉。以开创精神病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先河的马克诺顿原则作为逻辑起点,到模范刑法典提出精神病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见解,再到刑事责任能力鉴定制度的完善,逐步引出精神病人的受审能力问题。第二章阐述精神病人受审能力制度存在的必要性,理论与实际并举。首先,从理论角度对精神病和受审能力分别进行一定深度的研究,包括精神病的医学剖析和法律解读,以及受审能力的划分方法与评定标准;由于二者的专业性较强,仅挑选了与刑法有最直接联系的部分。其次,选取了国内、国外两大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从现实视角指出未建立受审能力制度的中国社会所存在的缺憾,进而证明建立该项制度的必要性。第三章分析我国建立精神病人受审能力制度的可行性,并提供初步解决方案。通过大陆法系的精神病鉴定制度和英美法系的受审(答辩)能力鉴定制度的比较分析,从完善理论模型、立法司法转变等角度,对我国受审能力制度提出规划与构想,制定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摘要:长期以来,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对操作风险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远不及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近些年操作风险损失事件频频发生,操作风险也因此得到银行业、监管机构
<正> 集中反映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历史哲学观点的《历史的观念》一书于1986年在我国翻译出版,从而使我国学者能够进一步系统地了解和研究他的思想。在他们的研究中,
在大清帝国的历史上 ,外部环境的因素十分重要。 16世纪以来 ,资本主义时代所带来的变化 ,是根本性的、世界性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虽然尚不能影响大清帝国的建立 ,不能阻止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别,以期探讨各年龄段的患病特点。方法:按年龄将524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分为青年组(≤35
职业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由于长期遭受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源而产生的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降低等症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
英汉仿拟流行语反映了社会客观事物和社会群体观念。本文主要以韩礼德语篇功能作为英汉仿拟流行语的切入点,阐述仿拟在英汉流行语中本体和仿体的相同点和差异。在大量英汉仿拟
<正>在花卉盆景栽培管理过程中,适时适度摘叶,可促进花卉抽枝发叶和开花结果,有利于提高花卉盆景的观赏价值,延长观赏时间。花卉种类不同,摘叶时期、摘叶量、摘叶目的、摘叶
清代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黄金时代”,尤其是乾嘉时期,一批治学严谨的学者促使文字、音韵、训诂及校勘等方面都有了突出的发展。王念孙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其《读书杂志
先期固结压力是土层在地质历史过程中所承受过的最大有效压力。土体先期固结压力是判断土体固结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对先期固结压力的求取还存在局限性,本文对已有关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