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迈入第34个年头,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增长,各个事业领域蓬勃发展。国家在努力提升国际地位,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其喜人的成绩与人民生活中所体会不多的幸福感之间的矛盾日趋凸显,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系列难题接踵而至,民生问题随即成为全社会为之关注的热点话题,党和政府更是将改善民生列为“十二五”规划贯彻和实施的重中之重。本文立足于统计学的角度,旨在通过构建民生统计指标体系对民生综合指数进行测算与评价,反映吉林省人民群众实际生活水平。全文大约20000字,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全文的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的是立论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在确定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研究方法进行宏观概述。第二部分是对民生问题的解读部分,首先对民生的内涵进行总体界定,民生实则为人权、需求、责任的综合表现体。其次是对民生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予以介绍。第三部分是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部分,分为建立原则和具体内容两个重点。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包括指标的可量化原则、可比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等6项原则。具体内容则是基于十七大对于民生的基本要求,将收入、就业、消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划分为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四个层面,共计24项三级指标,建立起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第四部分是对吉林省民生指数的实证分析,分为方法论和实践论两个部分。方法论是对论文所运用的测算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具体阐述,包括如何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具体方法以及对数据的指数化、逆指标的倒数化处理。实践论部分则是通过二次主成分分析法对吉林省1996-2010年各项指标进行测算,分别得出四项二级指标的得分模型和民生综合指数得分模型,并计算出吉林省1997-2010年民生分项及综合指数得分。第五部分是对吉林省民生状况的分析与对策建议。通过对东三省和全国民生指数得分的对比,得出我省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形势严峻、消费不足、人口增长过快、城市绿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等多方面问题,并针对各项给予相应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是对论文研究的缺点与不足之处予以阐述。包括数据的时效性和测算方法的多样性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