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聚酰亚胺低聚物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10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别以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和2,3,3’,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α-ODPA)为酸酐来源,二氨基二苯醚为胺源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两种新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改性剂分别记为6FPIO和α-PIO。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子量测试(GPC)、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基本分析,并对所合成的新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改性剂的溶解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改性剂的数均分子量分别为1712和1682,所合成的聚酰亚胺低聚物在丙酮中具有一定的溶解性。为提高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固化物的韧性,将所合成的可溶性聚酰亚胺作为改性剂加入传统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BMI)中,并研究了改性剂含量的不同对传统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凝胶时间,粘温关系,固化反应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平板小刀法分别测定了6FPIO/BMI和α-PIO/BMI树脂体系的凝胶特性,并计算了各个体系的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改性体系的反应活化能低于纯BMI树脂体系,并随着改性剂的含量的增加,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反应活化能呈现增高的趋势。采用旋转粘度仪测定了不同改性体系的粘度特性,随着改性剂含量的增加树脂体系的流动活化能不断降低,从配方一到配方四及配方五到配方八,树脂体系的流动活化能分别为61.27 kJ/mol、65.91 kJ/mol、69.33 kJ/mol,74.71 kJ/mol和57.54 kJ/mol、63.49kJ/mol、67.03 kJ/mol,72.91 kJ/mol。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Ozawa-Flynn-Wall和Friedman-Reich-Levi计算体系反应活化能,并利用Malek双参数模型确定该树脂固化体系的指前因子和反应级数,建立相对应的固化模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对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固化行为进行拟合分析,并针对拟合结果确定热工神经网络的隐含层结构为双层结构神经元个数为15个,遗传算法中迭代次数为50次,交叉概率为40%,变异概率为5%。拟合结果与实验曲线拟合良好,全程误差小于5%。利用万能试验机对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固化物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韧性进行测试,并利用SEM对端口进行形貌分析,分析增韧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剂含量为20%时,树脂体系固化物的力学性能最佳,6FPIO/BMI和α-BMI/BMI树脂体系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82.87 Mpa,147.68 MPa,27.83 kJ/m~2和82.73 Mpa,144.66 Mpa,23.07 kJ/m~2。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在社会领域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大大提高了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对推动产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有着积极影响。石油开采业是我国国民经
持续性特大暴雨及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预测,是国际科学界难以攻克的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作者近20年来对越赤道气流的研究及其与中国持续性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关系,并简要介
按一定比例加入助剂改性回收聚乙烯(PE)塑料,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按照一定的工艺配方将回收聚乙烯和助剂混合注塑成型,制备得到改性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测试其力学性能,用扫描
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依托于互联网、电脑和手机的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电视媒体这样的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传统电视台受到来自各方新媒体
我们在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空间设计上开展了实践研究,分析了农村幼儿园教室空间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如何将可以利用的空间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好。积极动脑,让我们“小空间,大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科对289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25例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