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务院提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通过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城镇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针对我国当前地方公共产品配置的现状,研究如何配置地方公共产品才能实现人的城镇化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城镇化和公共产品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在分析传统城镇化进程中地方公共产品如何配置的基础上,指出传统城镇化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目标。通过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比较,提出地方公共产品配置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指出新型城镇化对地方公共产品配置的要求。本文的重点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研究如何配置地方公共产品,以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公共产品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地方公共产品配置数量不足、城乡差距大、区域差距大和配置效率低下等。分析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借鉴美国和韩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地方公共产品的配置经验,最后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提出农村、城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地方公共产品配置的思路。针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公共产品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统筹城乡、协调区域地方公共产品配置,提高地方公共产品的配置水平和效率,通过地方公共产品的合理配置,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区域差距,实现“人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