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颁发给了一向以歌手、音乐人出现在大众视野的鲍勃·迪伦。这多少有点出乎人们的预料,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争议。在众多质疑与支持的声音中,值得予以高度关注的一种迹象是:人们开始重新反思文学创作与音乐的关系。 诺贝尔颁奖辞这样定义鲍勃·迪伦所做出的贡献:“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尽管鲍勃·迪伦的音乐地位毋庸置疑,但其文学价值并未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重视。而实际上,如果回归到对文学本质属性的追问,鲍勃·迪伦包括歌曲在内的文字书写不仅属于文学创作范畴,更是具有鲜明诗性特征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以此为指导思想,本文立足文学与音乐关系及世界文化比较视野,结合特定历史情境,深入、系统地揭示其作品的诗性书写特质及文学价值,尝试真正为鲍勃·迪伦“正名”。 论文共分为六部分: 在绪论中,概述研究源起、研究意义。详述鲍勃·迪伦所获得的文学类殊荣,从“他者”的角度肯定鲍勃·迪伦的文学价值;界定诗性概念;并通过对国内、国外相关文献材料的梳理,分析关于鲍勃·迪伦文学创作研究的现状与不足;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概述鲍勃·迪伦歌谣对传统民谣的接受与创造。主要追溯民谣与文学的深远渊源关系,进而探讨鲍勃·迪伦与民谣创作传统的深密关系,细致、深入地析论鲍勃·迪伦的民谣化诗性书写。 第二章论述鲍勃·迪伦对当代诗歌的接受与影响。鲍勃·迪伦诗性书写的深度,与对沃尔特·惠特曼、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伯格、阿瑟·兰波、托马斯·迪伦等诗人的继承密不可分,鲍勃·迪伦也深刻影响了美国当代诗坛。 第三章揭示鲍勃·迪伦诗性书写的深层内涵在于他的作品蕴含了大量历史叙事与直击心灵的永恒性文学主题。他实际更多是以可演唱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更具人民性与诗性精神的文学创作,这让他获得了真正的文学大家的地位。 结语论述了作为民谣诗人与媒体诗人的鲍勃·迪伦以他的诗性书写实践让人们回归到对文学本质属性的追问,这拓宽、深化、提升了对当代文学概念及其创作的反思与认知。 附录概述了鲍勃·迪伦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