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苏通江段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动态与刀鲚(Coilia nasus)产卵场初探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ay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下游苏通江段地处感潮区,受潮汐作用强烈,水文环境特殊,是长江洄游型刀鲚的必经洄游通道,同时该江段拥有多沙洲、浅滩分布,具有独特的干流-沙洲生境。为了解苏通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的时空分布概况和该特殊生境下苏通江段的两个主要沙洲(长青沙和民主沙)仔稚鱼的群聚特征,本研究于2018~2020年每年5~8月对该江段共累计进行84天的早期资源调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江苏通江段鱼类资源组成分析显示:调查期间共采集到仔稚鱼58718尾,隶属6目8科51个仔稚鱼类群,鲤科最多(37种),占采集样品总数的91.97%;鳀科数量位居第二,占采集总数的4.80%,其余6科占总数的3.23%;相对重要性指数显示,该江段优势种组成有(?)、贝氏(?)、刀鲚、子陵吻鰕虎鱼和寡鳞飘鱼,其中(?)呈现绝对优势(IRI:4821.00),刀鲚仔稚鱼数量占比较高,相对重要性指数为182.73作为该江段优势种存在;常见种有银鲴、翘嘴鲌和鳜鱼。优势种与常见种出现频率分析发现,处于第一位的(?)在整个采样中出现频率达77.35%,子陵吻鰕虎鱼(48.29%)、寡鳞飘鱼(41.67%)和刀鲚(38.03%)。仔稚鱼丰度时间分布结果表明,高丰度均出现在7月份,其中2019年7月份各采集断面的平均丰度最高为275.81 ind./100m3;2018-2019年5月份的仔稚鱼的平均丰度相对处于较低水平,最低丰度出现在2018年的5月为29.45 ind./100m3。针对苏通江段重点水域长青沙和民主沙仔稚鱼群聚特征研究结果发现:6和7月该江段各断面仔稚鱼的平均丰度明显高于其它采集月份,第一优势种(?)丰度最高出现在2019年7月(S11#,204.75 ind./100m3),北汊江仔稚鱼总体丰度高于南汊江。基于14个站点仔稚鱼丰度的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性为84.60的水平上分为三组,组间仔稚鱼群聚结构差异显著(R=0.76,P<0.05)。调查期间群落多样性特征值显示,Margalef(R)变幅为2.08~2.74,Shannon(H)为0.70~1.48,Pielou’s(J)为0.24~0.46,均呈现增长趋势,群落多样性、稳定性良好。单因素方差分析,南、北汊江相似性系数(Jaccard’s,I)为0.68,处于0.5~0.75之间,表明长青沙和民主沙南、北汊江物种分布均匀,差异不明显。2、对苏通江段仔稚鱼丰度影响显著(P<0.05)的三个环境因子统计发现,温度变幅20.1-32.4℃,均值26.84±2.77℃;浊度变幅为5.20-163.00,均值44.32±25.44;透明度变幅0.10-0.80 m,均值0.39±0.13 m,仔稚鱼高丰度多集中于6和7月,此时正值长江下游鱼类繁殖盛期,也是长江水流量较大时期,江水浊度较高。RDA排序图显示,贝氏(?)、(?)、寡鳞飘鱼、子陵吻鰕虎与温度呈现正相关;刀鲚、鳜鱼、翘嘴鲌与温度呈现负相关;(?)、银鲴、子陵吻鰕虎与浊度呈正相关,透明度呈现负相关性,受特殊水文影响,物种与环境的分布特点呈现出一定的无序性。长青沙、民主沙优势种与常见种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仔稚鱼丰度和温度(T)、浊度(TUR)在调查数据范围内呈正相关,与透明度(SD)呈负相关。受分流作用影响,南汊江的流速明显高于北汊江,北汊江的平均温度则比南汊江高0.19℃。同时北汊江的岸线完整性较高;仔稚鱼丰度分布显示:长青沙北汊江>民主沙北汊江>长青沙南汊江>民主沙南汊江。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干流-沙洲生境对仔稚鱼的群聚结构具有影响,在调查水域分流作用较弱的北汊江更适合多数鱼类繁殖及其仔稚鱼的生存发育。3、长江苏通江段刀鲚潜在产卵场的研究发现:调查期间共采集到刀鲚受精卵646枚,其中2019年采集到328枚,占总数的50.77%;4月没有采集到刀鲚受精卵,5和6月采集到刀鲚受精卵的平均丰度均显著高于其它采集月份(P<0.05),各年份采集到刀鲚受精卵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15日(4.96 ind./100m3),6月16日(26.48 ind./100m3),5月24日(26.11 ind./100m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各采样断面空间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丰度分布江北岸(1.42ind/100m3)>江南岸(0.87 ind./100m3)>江心(0.69 ind./100m3);苏通江段下游S1(崇明岛绿华镇水域)和S2(海门市新通海沙水域)、中游S5(南通港闸区水域)和上游S8(如皋长青沙典园水域)采集到刀鲚受精卵的平均丰度和频次均明显高于其它采集断面。环境因子分析显示,刀鲚受精卵丰度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水温21.1~25.3℃、溶氧6.80~7.41 mg/L范围内采集到刀鲚受精卵的丰度较高。结果表明,5和6月为长江苏通江段刀鲚产卵高峰期,在水温21.1~25.3℃、溶氧6.80~7.41 mg/L范围内适宜刀鲚产卵,推测崇明岛绿华镇、海门市新通海沙、南通港闸区和如皋长青沙典园附近水域为刀鲚的潜在产卵场。综上所述,本研究从鱼类早期资源的时空分布切入,结合水域生境(DO、p H、TUR等)对该江段鱼类早期资源分布及刀鲚潜在产卵水域进行分析探讨,为潮汐影响强烈的河口段鱼类的资源补充机制及产卵与育幼场的探明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低氧适应是水产养殖物种的重要性状,低氧胁迫严重影响鱼类的行为活动、生理生化、发育繁殖,阻碍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探寻用于改良低氧适应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候选基因具有重要的产业应用价值。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在动植物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关联标记和基因的发掘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鲤低氧适应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查低氧适应性状的关联
水温是影响贝类生长、存活、免疫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频率增加致使海区温度逐年升高。生活在潮间带的贝类极易受到水温变化的影响。缢蛏作为典型的滩涂广温性贝类,对温度变化适应能力极强,在8-30℃水中均能正常生活。与其他潮间带生物不同,其活动范围有限,无法迅速躲避骤变环境胁迫,因此,可能进化出特殊的防御机制以抵御外界环境胁迫,使得其对高温耐受性更强。但夏季高温仍是影响其生长和诱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我国北部沿海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之一。温度是影响刺参生长繁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夏季高温频繁的出现,对刺参的养殖造成严重影响,大量刺参化皮腐烂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应对高温胁迫时,刺参主要通过自身的防御机制进行抵抗和适应,而表观遗传修饰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刺参苗种产业中亲参的来源主要是“野生”刺参以及累代繁育的人工养殖刺参,由
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经济贝类,不但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生态地位。近几年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养殖出现的大量死亡问题,给养殖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亟待加强对扇贝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深入了解。目前夏季高温时的低氧现象正在肆虐着全球养殖区,虾夷和栉孔扇贝经常会在遭受高温及低氧的胁迫,导致死亡。扇贝可以通过运动行为逃避捕食者的捕食以及恶劣的环境,其运动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肉质鲜美、富含多种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北方沿海居民的喜爱。其具有洄游范围小、繁殖能力强、在北方海域可以自然越冬等优点,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网箱养殖、增殖放流的重要经济鱼种。许氏平鲉是典型的卵胎生鱼类,生殖周期长,存在苗种获得困难、良种选育难度大等问题,同时随着许氏平鲉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企业对优质种苗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稳定获得大
短蛸(Octopus ocellatus),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蛸科、蛸属,是我国主要的人工养殖和增殖放流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病害的影响,短蛸养殖业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短蛸属于无脊椎动物,本身缺乏特异性免疫,只能依靠先天免疫屏障抵御病害。Toll样受体在识别和清除病原微生物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短蛸Toll样受体的功能以及其信号转导过程,更好地了解短蛸先天免疫机制,本研究从转录组中得到
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是一种较大型的淡水商业鱼,随着其资源量的减少,种质资源的衰退,对其遗传多样性的研讨将格外重要,因为研究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评估该物种的当前资源现状,从而减少物种灭绝的风险,达到保护濒危物种的效果。鱼类线粒体DNA具备一些独特的优点,已经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遗传学标记,普遍使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等研究范畴。因此本研究利用线粒体DNA作为分子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水生动物,近年来由于细菌病毒等的危害,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研究中华绒螯蟹免疫相关基因,对探索中华绒螯蟹疾病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Peroxiredoxin(Prx)为抗氧化蛋白超家族的一员,在于真核和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并于先天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PCR等技术从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克隆获得了EsPrx和EsPrx4的
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肉质嫩,生长快,适应广,是我国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而病害成为制约其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镰刀菌(Fusarium)分布广泛,能侵染各种植物、人类和水产动物等。鱼类在体表损伤或处于不良养殖环境时,容易感染镰刀菌,发病迅速,致死率较高,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因此,有必要开展镰刀菌病的研究。2019年7月,某循环水室饲养的加州鲈头部
泛滥性平原湖泊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长江中下游湖泊众多,多数浅水湖泊通过通江河道与长江干流保持水文连通,形成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极高。近年来,为了满足人类发展需求,建闸修坝、围垦湖泊、水质污染、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干扰严重,造成江湖阻隔、生境破碎化、水生环境破坏等问题凸出,湖泊生态系统功能和渔业资源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