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回归的寓文——论帕慕克《黑书》和《新人生》中的追求主题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0602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是享誉世界的土耳其作家,因其创作兼具东西方文化特色而被研究者所称道。帕慕克创作的核心主题是“身份”问题,也即土耳其人在传统与现代的变革中对自我身份和文化认同的焦虑问题。本文试图将身份的概念纳入“追寻”的母题中,具体分析帕慕克的两部长篇小说《黑书》和《新人生》中对“自我身份”确定性的追寻,以此梳理帕慕克的身份观。此处的“自我身份”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以两部小说的主人公为代表的个体身份,一是由土耳其民族所组成的集体身份。文章将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具体分析小说中个体和集体身份的失落;主人公以模仿和谋杀建构自我理想身份的尝试;以及帕慕克创作的中心议题--回归自我本体身份的文化诉求。   对帕慕克创作中“身份回归”问题的研究意义在于,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身份的失落与多元文化的交融是每个民族都正在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解读帕慕克在小说中表达的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矛盾情感、对纯粹的本土身份与“混杂性”的多元身份的比较、以及对民族文化的再现和传承等问题的探索等,有助于促使我们思考自己民族可能会面临的相同困境。
其他文献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时学生并不清楚应当要写些什么,应当怎样将写作的内容展开。这样的实际条件下,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实现写作课堂
期刊
留学生在进入汉语中、高级阶段的学习后,随着他们的学习重心逐渐由单纯的语法结构向语义衔接转移,在中介语中便出现了一些虽无语法错误但表达生涩的句子,其中相当一部分可以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