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拟步甲区系与地理分布(鞘翅目:拟步甲总科)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gongz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环境条件特殊,生物区系和适应性独特,是研究生物物种形成、分化和适应进化的天堂。作者在研究河北大学馆藏标本和多次实地考察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该地区拟步甲的区系组成、分布格局和物种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取得如下初步成果:一、经对青藏高原30000余件拟步甲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和资料整理,共计得到6亚科24族86属528种(亚种),分别描述了各级分类阶元特征,编制了各级分类阶元检索表,列出了属、种文献引证及检视标本信息;科学新发现16新种、5新组合、2新雄性和1新雌性,附有21种特征图和36幅整体照片。新种分别是:内凹原琵甲Protoblaps foveatus sp. nov.、芒康原琵甲Protoblaps markamus sp. nov.、阔宽额甲Ascelosodis latiusculus sp. nov.、平行宽额甲Ascelosodis parallelus sp. nov.、浅点宽额甲Ascelosodis subpunctilus sp. nov.、林芝贞琵甲Agnaptoria nyingcha sp. nov.、巨贞琵甲Agnaptoria ampliata sp. nov.、黑足贞琵甲Agnaptoria nigripes Ren & Liu, 2009、内弯小琵甲Gnaptorina flexitibia sp. nov.、姊妹小琵甲Gnaptorina sororia sp. nov.、巴宿齿琵甲Itagonia baxoica Liu & Ren, 2009、左贡齿琵甲Itagonia zoganga sp. nov.、双弯琵甲Blaps (Prosoblapsia) bifoveatus sp. nov.、扁平伪琵甲Pseudognaptorina flata Liu & Ren, 2009、青海伪琵甲Pseudognaptorina qinghaica sp. nov.、断边窄褐甲Catomus (Sinocatomus) interruptus Liu & Ren, 2010;新组合分别是:单刷原琵甲Protoblpaps apicopilosus (Shi & Ren, 2007) comb. nov.、赤足贞琵甲Agnaptoria rufipes (Li & Ren, 2004) comb. nov.、窄狭贞琵甲Agnaptoria tenuicorpra (Li & Ren, 2004) comb. nov.、方胸齿琵甲Itagonia quadratus (Li & Ren, 2004) comb. nov.、隆颊伪细甲Pseudethas convexigena (Ren & Shi, 2006) comb. nov.;雄、雌性新发现分别是:玛多贞琵甲Agnaptoria amdoensis G. Medvedev, 2006(雄性)、拟藏琵甲Blaps (Blaps) thibetanoides Ren & Yin, 2004(雄性)、波密地琵甲Dila bomina Ren & Li, 2001(雌性)。二、对青藏高原拟步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528种(亚种)拟步甲中,特有种311种,占该区物种总数的58.9%;古北成分121种,占22.9%,东洋成分57种,仅占10.8%;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发现本地区拟步甲的总体分布格局呈现不对称特点,即高原东部物种最丰富,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高原面的分布最少;拟步甲相对集中分布于3个高原区,即喜马拉雅山脉东部、横断山区南部和横断山区东部地区;探讨了亚科级阶元的分布格局;分析了拟步甲物种在经度和纬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三、将栅格聚类(PC-ORD)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方法结合探讨了青藏高原拟步甲特有性格局。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9个特有分布区,即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地区、藏北高原地区、日喀则西部地区、高原东南和东部边缘地区、高原东部高原面地区、高原东南丘原和山原地区、高原东南切割地区、那曲地区和喜马拉雅山脉中、东部地区;GIS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拟步甲特有种多样性分布格局与物种总体多样性分布格局近似,进一步证实其不对称性分布特点。四、对青藏高原拟步甲的区系起源和演化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使用SPSS聚类分析方法和历史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得出青藏高原区系与古北区区系成分相似度甚高,表明该区拟步甲的起源主要为典型的古北区中亚起源;通过对栅格聚类进一步分析,将青藏高原从北至南依次明显分为4个地带,即:昆仑山—柴达木—祁连山带、藏北高原带、西喜马拉雅—中喜马拉雅—东部高原带和东喜马拉雅—西南山地带;结合青藏高原的地质演变历程等资料信息,验证了青藏高原古北成分自北而南的带状物种扩散途径,并对拟步甲在青藏高原的区系演化历史进行了推测。
其他文献
秸秆因含有大量的土壤生态系统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生产,秸秆还田为农作物提供所需营养元素,同时对土壤中根际微型土壤动物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秸秆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冬小麦的根际微型生物群落动态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在不同秸秆处理的盆栽实验中,研究冬小麦根系、微生物、线虫、土壤理化性质。模拟大田冬小麦种植模式,研究秸秆还田量对根际微型生物群落动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圆利针配合中药治疗产后身痛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科和理疗科门诊病例共48 例,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药物组、药物加圆利针组各24 例,对照组服
两性表面活性剂在一定条件可实现非离子态向阳离子的转变,然而目前对pH敏感的两性表面活性剂-DNA复合物的研究还较少。为了深入研究外界环境对表面活性剂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
本研究着重应用免疫学和生物化学方法,构建了基于ATP合酶的免疫旋转生物传感器,结合荧光技术检测CL。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应用重氮化两步偶联法将盐酸克伦特罗分别偶联到牛
本论文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分别采用薄层-紫外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蛇床子提取物中蛇床子素的含量,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蛇床子不同提取物的活性组分进行了
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状况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生态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污染土壤修复再利用。已有研究表明利用超富集植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收转运可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