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从1985年就开始探索利用风险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1998年‘政协一号提案’推动了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热潮,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在其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亟待研究和探讨,在具体运作中,风险投资公司从哪里寻找投资项目,以何种流程进行项目的选择,如何进行项目的决策,从理论到经验都是很薄弱,因此,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风险投资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体系是风险投资公司成功运作的关键,也是我省,乃至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本文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现状及和其它省的比较分析,透视辽宁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加快辽宁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建议。文章以经济学中企业区位理论、风险—收益理论、风险生命周期理论为理论基础,展开对辽宁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研究。从中发现:第一,我省企业留利少和折旧率较低,企业自我积累能力比较弱,导致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目前面临的瓶颈问题是资金短缺;第二,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对民营科技企业存在不正确的认识,“所有制歧视”是最突出的表现;第三,我省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私募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的培育不可忽视;第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决策指标多是运用国外或者外省的指标体系,没有考虑到地方特有因素;最后,我省仅仅对高新技术产业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优惠,有时无法惠及风险投资。基于上面研究结论,从来源渠道、组织形式,退出渠道、决策指标体系、宏观环境五个方面进一步分别探讨了如何对辽宁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扬长补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