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诗歌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89546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是内蒙古诗歌发展的黄金年代。随着文学外部环境的乍暖还寒与逐渐宽松,内蒙古诗坛迎来了新一波的创作高潮。以青年诗人群体为主的内蒙古“第二代诗人”成为80年代中后期的创作先锋与新锐,他们以崭新的创作观念和语言变革使内蒙古80年代的诗学实践成为内蒙古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黄金时期,并深刻影响了同时期乃至90年代内蒙古诗人的创作实践。  本文将1980年代——内蒙古诗歌发展黄金年代中的第二代诗人作为研究对象,于人道主义思潮及“寻根”文学思潮的背景中探索其在“自我表达”诗歌观念影响下产生的诗歌现象、诗歌主题及诗歌技艺,确定内蒙古“第二代诗人”对80年代内蒙古诗坛整体面貌的影响与意义,并以此对整个80年代的内蒙古诗歌做出“黄金年代”的价值判断。  论文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构成:引言界定研究对象的概念、阐述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介绍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阐述内蒙古黄金年代的诗歌观念,并指明其主要受到人道主义社会思潮和寻根文学思潮的影响;第二部分分析黄金年代的诗歌现象,通过与“归来”诗人及第一代诗人的创作实践进行对比,突出其独立发声、多元探索的创作风貌;第三部分认为内蒙古黄金年代的诗歌主题包括日常生活的个人絮语、充满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苦闷,并由此上升至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深刻反思以及蕴涵文化心理的民族精神特质;第四部分指出内蒙古黄金年代的诗歌技艺主要表现在体式的自由化、语言的口语化、创作的形象化等几个方面。
其他文献
吴之器,是明末清初义乌人,在当地颇有声誉,为藏书家且著作颇丰,本文主要对其最知名的著作《婺书》进行点校整理。《婺书》为记录金华一地名人的传记。对《婺书》形式和内容所呈现
近视眼被列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中国近视人数已达4亿。所以一提到近视,关于眼镜的话题往往会惹来许多关注。人们虽然关注,但对于如何佩戴眼镜却存在着许多误区,今天就让专家来帮我们解开心中的疑问。  真性近视戴花镜防治没用  之前有研究显示,佩戴花镜可以预防近视。研究说如果一个学生一天看书、看电视8个小时的话,戴上老花镜45分钟,基本就可以把这8个小时对视力造成的影响抵消掉。对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数感的培养是课改下对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从字面的意思上来说就是培养学生对数的感觉,而数感不是靠教师的讲解来实现的,而是学生在某种情境的体验和感受中而形成的。所
期刊
本文对写作怪才尤凤伟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尤凤伟笔下的民间是多向度的,它既包含了对民间精神的驻守与回归,又囊括了对民间文化丰富形态的聚焦,对民间生存际遇和思维程式的
孩子近视了怎么办?有些家长病急乱投医,用能量棒、OK镜等“速效方法”纠正孩子的视力。结果一段时间  能量棒的疗效很难说  刘女士的女儿在二年级就查出了近视。不久前,刘女士看到学校附近开了一家视力矫正工作室,广告宣称“每天只需10分钟,10天恢复视力,且不用手术,不用吃药……”刘女士马上缴了8000元治疗费,女儿每天放学都先去那里矫正视力——工作人员拿着个所谓的能量棒,在她的眼周、肚子等穴位上停留片
贝娄是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于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贝娄登上文坛之后,作品便引起评论家的兴趣,成为国外研究的热点,而在国内的研究缺乏对贝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