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语言的模糊性与法律翻译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045556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们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正日益紧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逐步深入。在如此纷繁复杂的跨国交流下,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起着重大的作用。为了使别国了解我国的各项法规,对于国内法律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法律翻译已成为翻译学者关注的焦点。法律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精确性。在立法语言中,立法者试图用最准确明了的语言去传达最深刻、丰富的法律信息,模糊性似乎在法律语言中是应极力避免的。然而作为一种自然语言,又处于社会生活之中,模糊性是不可避免的。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不仅没有削弱法律的精确性及严谨性,反而是对其的补充,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模糊集合理论探讨立法语言的模糊性成因和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例,总结了模糊性在《刑法》中的表现。通过对对等翻译理论和功能翻译理论的理解,简略概括了模糊语的翻译方法。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概括介绍了法律语言的分类,同时以具体例子分析了法律语言的词汇和句法特点。这里,作者以《刑法》为实例,进一步去印证和探讨前人总结的法律语言特点。第二章通过介绍模糊集合理论,探讨模糊语言学这一领域。从语义学和语用学两个角度解释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第三章进一步深入了解立法语言的特点,可以说这是对第一章法律语言特点的补充。分析了模糊性在立法语言中存在的原因,及其在《刑法》中的体现,总结了模糊性在《刑法》中出现的必要性;概括了模糊性与精确性的关系。第四章介绍了对等翻译理论和功能翻译理论,发现对于模糊语的翻译而言,这两种理论各有所长,可以进行综合利用。第五章以《刑法》中的具体实例总结了对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是思维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儿童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语言不仅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思维品质全
米兰·昆德拉与王小波是生活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两位作家。法籍捷裔作家米兰·昆德拉1929年生于捷克,而王小波则于1952年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97年因病故去。如果
新闻语篇一直是语篇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对新闻语篇的研究主要从文体分析、评价分析、批评话语分析以及评价分析与批评话语分析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探讨,鲜有学者在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父母长辈对下一代实施的综合性教育,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情绪、行为、自我意识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整群抽取滕州某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5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焦虑性情绪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形成教育。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个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用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教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全球掀起的“汉语热”也持续升温,不但来华学习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而且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也如雨后春
<正>小学教育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学生整个受教育中的开始阶段,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小学教育这一初始教育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也都在迅猛地发展
侧导光LED背光液晶电视以其超薄的设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节能环保”和“低成本”也对大尺寸侧导光LED背光液晶电视的电源与LED驱动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课题的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网络和计算机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人们越来越多的利用网络资源与人交往,这也直接促进了网络新言新语的产生与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了网络新言新语的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