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干涉电场脑刺激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增强作用及机制

来源 :上海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ly540205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尽管传统的非侵入性经颅电刺激,已被证明可调节大脑神经元兴奋性,实现治疗运动障碍、增强运动能力如增加肌肉力量、肌肉爆发力、肌肉耐力以及促进运动技能学习等作用。但由于传统的经颅电刺激属于泛刺激,很难精准刺激到负责运动执行与调控的大脑特定区域以及深部核团。为此,兼具无创和聚焦深部脑区的相位干涉电场(temporal interference electrical fields,TI)刺激,自2017年被报道后就受到广泛关注。TI刺激是非侵入脑刺激,它使用两组高频且差异较小的正弦交流电(如2000Hz和2010Hz)施加于头部的不同位置,两组电流会在深部脑区形成一个有频率差值的包络波,而低频包络波可激活神经元。TI刺激通过改变电极放置位置、电流强度和频率可精准聚焦到深部脑区,而不会影响附近脑区和皮层部位的兴奋性,为精准调控大脑深部核团提供了可能,也为TI刺激在运动科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前景。然而,有关TI刺激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在介导突触传递、突触可塑性、神经发生以及神经损伤后修复等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TI刺激在提高运动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我们给与小鼠连续7天的TI刺激(每天一次,每次10 min),分别刺激了与运动能力密切相关的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深层和纹状体,检测TI刺激对运动能力是否有增强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包括对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兴奋性的影响及BDNF-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该研究为TI无创深部脑刺激提高运动能力提供实验依据,并提供一个新的提高运动能力的无创深部脑刺激方法。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实验,选取7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初级运动皮层假刺激组(M-Sham组)、初级运动皮层TI刺激?f=10Hz组(M-10Hz组)、初级运动皮层TI刺激?f=20Hz组(M-20Hz组),以及纹状体假刺激组(Str-Sham组)、纹状体TI刺激?f=10Hz组(Str-10Hz组)、纹状体TI刺激?f=20Hz组(Str-20Hz组)。TI刺激过程中,通过小鼠前肢运动频率验证TI刺激有效性。刺激后,检测全脑区的c-fos表达以验证TI刺激精准性,以及HE染色和尼氏染色验证TI刺激安全性。小鼠运动能力(如力量、平衡、耐力、协调等)的检测指标,包括前肢抓握力测试、旋转杆平衡测试、爬杆测试、悬挂测试评估运动能力。在明确TI刺激调控小鼠运动能力后,为明确其作用机制,我们做了以下实验:(1)用膜片钳记录M1区、纹状体脑区的场电位;(2)光纤记录小鼠M1区、纹状体Ca2+活动、神经递质释放情况;(3)稀疏标记神经元微结构树突棘密度;(4)Wsetern blot检测突触相关蛋白PSD-95、Glu A1、Glu N2B、BDNF、CREB的表达和磷酸化,以及PI3K与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第二部分实验,为明确PI3K在TI刺激M1区和纹状体提高小鼠运动能力的作用,我们给TI刺激小鼠(选择作用效果更好的?f=20Hz差频)脑区注射PI3K抑制剂后,再研究小鼠运动能力及其机制。为此,选取7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M-Sham组、M-20Hz组、LY-M-20Hz组(PI3K抑制剂+初级运动皮层TI刺激组),以及Str-Sham组、Str-20Hz组、LY-Str-20Hz组(PI3K抑制剂+纹状体TI刺激组)。TI刺激干预后,检测小鼠运动能力及可能机制的相关指标(检测指标同第一部分)。研究结果第一部分研究结果:1.TI刺激可使M1区深层或纹状体神经元c-fos表达显著升高(p<0.05),对浅表皮层或其他脑区没影响,而且HE和尼氏染色显示没有造成神经元损伤。2.连续7 d、每次10 min的TI刺激(?f:10Hz,20Hz)可明显提高小鼠力量、平衡、耐力、协调等运动能力(p<0.05),且以?f=20Hz对运动能力的增强作用更强;此外,刺激M1区和纹状体,其增强运动能力的作用有差异。3.连续7 d的TI刺激可增强突触连接强度,提高突触传递效率,增加树突棘密度,促进钙信号以及M1区谷氨酸和纹状体多巴胺的释放(p<0.05)。4.连续7 d的TI刺激可增加突触相关蛋白PSD-95和BDNF的表达,Glu A1、Glu N2B、CREB的磷酸化,以及PI3K与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p<0.05)。第二部分研究结果:1.相较于TI刺激组,PI3K抑制剂+TI刺激组小鼠显著降低了小鼠因TI刺激增强的运动能力(p<0.05)。2.相较于TI刺激组,PI3K抑制剂+TI刺激组小鼠f EPSP刺激强度-反应曲线斜率减小,f EPSP幅值降低;树突棘密度降低(p<0.05)。3.相较于TI刺激组,PI3K抑制剂+TI刺激组小鼠突触相关蛋白PSD-95和BDNF表达降低,Glu A1、Glu N2B、CREB磷酸化水平降低,并且降低了AKT和m TOR蛋白磷酸化(p<0.05)。研究结论1.TI刺激可成功聚焦小鼠深部脑区,且没有造成神经元损伤。2.连续7天的TI刺激(每天一次、每次10 min)可增强小鼠力量、平衡、耐力、协调等运动能力,且增强效果与TI刺激的差频?f有关。3.连续7的TI刺激(每天一次、每次10 min)增强小鼠运动能力的作用,与其增强突触连接强度、提高突触传递效率,增加树突棘密度,促进神经递质释放,以及增加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和活性有关。4.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上游的BDNF在TI刺激增强小鼠运动能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作用是通过增加突触相关蛋白进而增加突触可塑性实现的。
其他文献
体育赞助在当今体育市场开发中担当重要角色。作为体育赞助的主要参与者和最终实现者,赞助商能够与体育组织互惠互利进而实现双赢。因此从赞助商视角研究体育赞助的相关运作规律,成为体育市场开发的关键环节。增加产品销量作为企业开展体育赞助活动的重要经济目标而备受关注。现实中消费者对赞助产品的购买行为相对复杂,这给企业预测销量带来一定困难。然而消费者购买意向能够有效预测产品的未来销量,而且还能帮助营销经理预测未
研究目的: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见的跑步损伤之一。大多数的研究认为垂直地面反作用力(vertical ground reaction force,v GRF)反复的过载/冲击和足部肌肉力量不足是造成足底筋膜炎的重要原因。目前有研究针对处于损伤风险或受伤的跑者进行后跟着地跑转化成前掌着地跑的跑姿再训练以减少与v GRF相关的跑步损伤。那么从后跟着地跑转化为前掌着地跑是否能减少足底筋膜炎的损伤风险?此外,有
任何艺术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因此普遍受到其所处时代民俗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明清话本小说,因为其具有鲜明的市民文学色彩,内容多关注城市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所以小说文本中的民俗因素也相应更加丰富,民俗已成为了小说艺术体系非常重要的构成因子。对明末清初话本小说的民俗性研究,就重在探讨民俗与小说艺术体系之间共生互动的内在关系。论文除绪论外共分六章。第一章为民俗与明末清初话本小说概况。明末清初在中国古代小说
生物多样性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运用理论指导生产实践更是生态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下的畜牧业快速发展,现存天然草地生产力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严峻。众多研究表明,人工草地建设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缓解天然草地放牧压力、恢复退化草地的重要手段。人工草地生产力水平高于天然草地数倍,然而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人工草地研究显示,由于寒、旱气候因素制约,该区域人工草
多年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者0℃以下至少连续存在两年的岩土层。多年冻土对地气交换、地表能量平衡、地表水文过程、生态系统、碳循环、人类的生活环境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过去大量研究多集中在连续多年冻土区,而对于下界处的多年冻土鲜有报道。为了研究黑河上游祁连山区多年冻土的特征,课题组建立了多年冻土监测网络对多年冻土进行观测研究。通过收集研究区高分辨率气候资料、土壤属性资料,利用一维和二维数值模型,明晰研究
多孔有机聚合物(Porous Organic Polymers,POPs)是一类由不同几何形状的有机构筑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三维网络骨架材料,具有低骨架密度、高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道结构和灵活的功能设计性等优点。近年来,多孔有机聚合物已经成为多孔材料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在气体吸附与分离、催化、传感以及能量存储与转换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含氮多孔有机聚合物不仅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而且聚合物骨
为了满足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存储等对可充电电池应用的需求,设计并开发出高效的电极材料以发展具有长寿命、高循环稳定性和高能量/功率密度的二次电池势在必行。开发电化学性能优异的负极材料是提高二次电池性能的主要途径之一。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效的二次电池,二硫化锡(Sn S2)以其高的理论容量、优异的反应活性、廉价的成本被认为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单纯的Sn S2用
研究目的:能量代谢紊乱导致的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大流行趋势,安全有效的控重减脂方式仍是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间歇性低氧训练能够改善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糖脂代谢紊乱状态,但是低氧暴露的浓度和形式仍不统一。现已发现AMPK/PGC-1α信号途径在细胞能量代谢中发挥核心调控作用,其不仅能够调节骨骼肌的糖脂代谢和线粒体发生,而且促使脂肪组织棕色化的发生。低氧训练是AMPK/PGC-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颗粒物(PM)在我国的排放负荷巨大,是城市大气复合污染中的重要前体物和组成部分,二者通过持续在大气中的反应和传输,恶化空气质量,影响气候变化,并危害人体健康。西北地区由于沙尘量高且湿度低,大气环境具有特殊性,且近年来二次污染程度不断加剧。以往的研究较少涉及这一环境下的VOCs和PM,也缺乏对沙尘环境VOCs生成二次污染机制的科学认识。本文针对西北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
离散介质的坍塌流动现象广泛存在于地球物理及工程实际中,这类由数量巨大、形状各异的固体粒子组成的大尺度复杂系统,在重力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和扰动下会屈服并发生流动,并在下游形成长距离和大范围的扩散堆积。真实的质量流通常具有典型的高迁移性和大体积量等特征,其流动过程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通常会对流经路径上的不同类型介质产生剧烈的冲击作用。这种破坏性的流动和堆积过程会对周围环境、工程设施和人员安全带来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