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完美落幕,近年来我国全民健身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呼和浩特是一个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省会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在迅速发展。在进入后奥运时代以来,体育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相对于人均场地仅在2.68平方米的呼和浩特而言,满足广大群众健身场所的需求便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从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学校场馆在全部场馆中占有的比重很大。因此,高校体育场馆能否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进行有效开发,充分利用现有的场馆资源服务于学生和大众,将对全民体育健身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呼和浩特市体育事业发展的进程。在被调查的呼和浩特市区的6所高校中,大部分学校已经对社会开放,而还有33.3%的学校未向社会开放。在群众健身场所供求矛盾日益增大的今天,高校体育场馆能否有效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充分为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实现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本研究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对呼和浩特市区内的6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能够对改善呼和浩特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以呼和浩特市高校体育场馆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市区内6所高校的体育场馆开放利用及运营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结论:一是呼和浩特市区内已开放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现状欠佳,总体开放的时间较短,已开放的场地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受众的需求,部分高校场馆的主管部门对其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态度不够积极;二是部分开放时间与学校教学活动相冲突,已开放的场馆在开放的时间上还存在与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的现象,进而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本校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三是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其主管部门缺乏监管,发现在场馆的日常运转和资格审查等方面尚未有较为完善的标准,在对高校场馆的限制性的规定还略显缺乏;四是已开放的高校体育场馆日常运营经费不足,维护与管理的力度和水平相对滞后,需要得到学校及社会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五是己开放的高校体育场馆存在管理体系的缺陷,运作不够规范,管理有些混乱等问题。针对其结论,本研究提出了6项建议:一是整合市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全方位面向社会开放;二是克服主观的人为因素,变阻力为动力,各方协同使其向前发展;三是在场馆向大众开放的同时,应考虑满足社会不同层次消费水平的健身需求;四是地方政府应加大政策力度,推动高校场馆向社会开放与利用走向成熟,以推动本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五是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六是努力构建呼和浩特市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共赢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