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而就业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呈下降趋势,大学生就业问题开始出现。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业人数增多,就业率下降、就业满意度不高,就业歧视现象严重、就业呈地域性差异、大学生择业观存在偏差。我国政府自2003年起就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例如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学校教育内容与结构不适应社会发展等。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要依靠政府政策制度的改革,也要依靠学校教育体制的变革和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转变。本文以大学生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沿革,从计划经济下的统包统配,到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体制下的“双向选择”及当前施行的“自主择业”政策的利和弊的基础上,研究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市场的不规范,二是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严重,三是就业呈地域差异,四是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和社会需求错位。并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及大学生个人三个层面,深层次剖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日、美、英三个发达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所采取相应的政策与措施,从中得到启示,提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与措施,例如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开辟就业新空间、设立商业保险,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在校园试点大学生创业园、预就业模式和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海外工作输出等。解决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一方面大学生就业率得到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得到更有效的分配和利用,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