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纯性肥胖是指无明显病因可循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质量增加或脂肪分布异常,以肥胖为主要临床症状,可伴有代谢异常表现,主要由遗传及不良生活方式造成,占肥胖人群中的多数。它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密切相关。治疗单纯性肥胖的重点在于长期控制体重,而不是在短期内快速减轻体重。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针灸疗法能调节食欲,恢复自主神经平衡指数,符合国际减肥不厌食、不腹泻、降低体重而不降低体力的原则。第一部分:文献探讨社会的发展使更多的人趋向于多食少动,焦虑紧张,生活无规律,易导致肝郁气结,肝脾不和,不能疏理气机、调畅血液,不能升清降浊,使体内瘀浊膏脂停留而为血瘀型肥胖。肥胖者血液表现出浓、粘、聚、凝的特点,肥胖与血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肝经穴位大多能理气活血、通淋消肿、调经止痛,推断肝经取穴为主治疗肥胖能改善患者血瘀体质,减轻体重,治疗情绪失调、月经不调、局部疼痛等并发症,降低继发心脑血管病、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风险。第二部分: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肝经和胃经选穴对血瘀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差异,探讨其原因,总结血瘀型单纯性肥胖的选穴治疗规律。方法:本研究收集血瘀型单纯性肥胖患者60例,随机分胃经组、肝经组各30例,两组均使用目前国内针灸减肥最为常用的中脘、天枢、足三里、丰隆等穴,胃经治疗组加滑肉门、外陵、水道、梁丘、上巨虚、内庭等穴位,肝经治疗组加期门、章门、曲泉、蠡沟、太冲、肝俞、膈俞等穴位,留针加电,同时腹部照射TCD红外线灯,每次30分钟,每周治疗3次,15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间隔7天再开始第二个疗程,两个疗程完成后对比治疗前后各组肥胖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症状评分等变化。结果:肝经组与胃经组均取得一定的疗效,肝经组总有效率为86.7%,胃经组总有效率为63.3%,肝经组疗效优于胃经组(P<0.05)。肝经组在降低体重、BMI方面,与胃经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降低腰臀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部分血液成份方面,肝经组效果明显优于胃经组(P<0.05),对血瘀型肥胖的主要临床症状如皮肤粘膜色黑、月经不调、局部疼痛等,肝经组疗效明显优于胃经组(P<0.01)。结论:肝体阴而用阳,能疏调气血、调畅情志,肝经虽为阴经,同时也体现出“阳”的作用,取其经穴治疗可泄浊散邪、助脾散精、疏利三焦水道等,达到瘀浊膏脂水饮自散,肥胖消除的目的。运用此法治疗血瘀型肥胖,不但可兼顾标本,且经济方便,疗效确切,值得深入研究以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