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Hg在工业分选过程中迁移脱除规律及有效脱除手段,以内蒙、宁夏、河北、贵州六个选煤厂为研究对象,利用工业分析、ICP-MS、XRD、XRF、SEM,结合逐级化学提取(SCEE)、数理统计的试验方法开展研究。并在实验室中利用浮选试验、分步释放试验、浮选结合重选以及浮选结合化学浸出进行了深度脱除试验研究。XRD分析表明:六个煤样中主要矿物质为硅酸盐矿物,除CP1煤样外,石英在所有煤样中均有分布,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在煤中少量存在。XRF中SiO2/Al2O3比值表明:CP1煤样黏土化程度较高,CP2、CP5、CP6煤样中含有较多石英,黏土化程度不高,CP3和CP4矿煤样为中等黏土化程度。TiO2/Al2O3比值表明:CP1、CP2、CP3、CP4煤样均显示为火山灰来源,CP4和CP6煤样显示为陆源来源。相关性分析表明:CP1、CP4、CP6煤中Hg与St,d显著正相关(R2>0.700),CP2煤中Hg与St,d呈负相关关系(R2=-0.828)。CP2、CP4、CP6煤中Hg与Ad显著正相关(R2>0.900)。回归分析表明:部分地区煤中Hg与St,d和Ad存在函数关系。逐级化学提取试验表明:硫化物结合态的汞在各地煤(CP2煤除外)中含量超过50%。其次,残渣态含量相对硫化物结合态较低,但超过20%,其他结合态汞的总含量相对较低。六个煤样中汞在分选过程中随灰分或者硫分迁移。随粒度迁移的趋向,与煤中汞载体矿物的嵌布特征有关。除个别环节外,汞通常富集在矸石、尾煤、煤泥中。重选脱汞能力强于浮选,各工艺环节RHg-R在4%~75%之间,与汞载体矿物质的赋存有关。各厂精煤中RHg-Y为40%~75%。浮选试验中,药剂制度会显著影响汞的脱除。CP4和CP2煤在仅调节捕收剂和起泡剂用量时,最大RHg-R分别为37.11%和46%。分步释放试验表明,随释放次数的增加,RHg-R会逐渐增加,但RHg-R存在极限值。汞载体矿物的抑制剂的添加有助于改善汞的脱除,但同时也影响了浮选精煤的数量和质量指标。浮选-重选工艺可行性分析表明,脱除效果与煤中汞随密度级的分布有关。若汞均匀分布在各密度级,则不适用于该工艺,而有明显特定密度级亲和性的煤适用于该工艺。浮选-化学浸出工艺对CP2和CP4均适用,可以有效降低煤中汞的富集等级。对CP4无机赋存占优势的煤脱除效果更好,可将汞降到59.87μg/kg,CC=4.99,使汞富集程度从富集(5<CC<10)降到轻度富集(2<CC<5),浮选-浸出流程综合RHg-Y接近63%;CP2煤在最大脱除率(38%)下,汞降到93μg/kg,CC=7.75,使精煤中汞从高度富集程度(10<CC<100)降到富集程度(5<CC<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