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形成与应对机制研究——基于“宜黄事件”的个案分析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l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网络、手机等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更为便利迅速。当前我国各类群体性事件频发,由此引发的网络舆情带来了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网络舆情是把双刃剑,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如何妥善地应对网络舆情,既能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又能规避消极作用,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本文选取2009年轰动国内的“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作为研究案例,以在强国论坛“深入讨论区”中检索到的关于此事件的贴子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轨迹。结合“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的发展过程,笔者将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网络舆情的发端期、舆论漩涡的形成期、网络舆情的缓解期。  除此之外,笔者通过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形成过程的分析,得出不同时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主要有网络舆情发端期的应对机制、舆论漩涡形成期的应对机制、网络舆情缓解期的应对机制,并对各阶段的应对机制逐一进行分析。发端期主要是进行舆情信息的收集,建立高效的监测分析系统,做好应对舆情的前期准备工作,力求在最佳的时间段较好地引导舆情的发展。舆论漩涡形成期主要应对措施是信息公开;启用紧急处理机制;多渠道实现民意诉求与表达,构建制度化利益表达机制;畅通各参与主体的协调沟通机制。最后缓解主要是进行后期的处理及反馈工作,健全法律的救济渠道,抑制舆情的再次复发的可能。
其他文献
每一次的技术变革对我们的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更是如此。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的手机新闻客户端在近几年来得以快速发展,成为了新闻传播领域的新宠
期刊
本文运用了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龙虎网组织内部进行研究,对其新闻生产过程进行了理论和事例的阐释。  本文在第一章提出了选题来源、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方
期刊
期刊
水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属于每一个人,而世界上每天却有3 000人死于饮用被污染的水,超过10亿的人处于缺水状态.在欧洲人看来,适应气候变化、对水源质量与数量的恶化的评估、
针对井下采空区岩石冒落形成的多孔隙介质空间的极度不规则性,提出了模糊渗透系数的概念,建立了一种以模糊分析和模糊微分方程为基础的及各种边值为条件的,计算采场气体模糊
目的探讨蠕形螨感染与卫生习惯及面部疾患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和挤粘结合法及问卷调查。结果在校476名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32.77%;2007级和2008级学生
随着我国经济大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步变化,进而催生了大量的电视婚恋类节目。在历史不断演进中,这些节目不仅在数量上与日俱增,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如速配类、游戏类、谈话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