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CI燃烧过程缸内压力实时采集分析及燃烧特性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anti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均质压燃(HCCI)燃烧是由复杂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因此它对影响燃烧边界条件参数的变化很敏感,表现为强时变性。均质压燃(HCCI)的研究工作不仅要分析稳态工况,还要分析瞬态过渡过程。为此,建立一套实时性好、功能完善的均质压燃(HCCI)多参数测控及燃烧分析系统,用以采集各种所需数据,分析反映均质压燃(HCCI)燃烧的特征参数,为均质压燃(HCCI)燃烧的控制提供实时的反馈信息,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介绍了作者自行开发的一套均质压燃(HCCI)燃烧过程缸内压力实时采集及瞬时燃烧分析系统。它是基于的AC6111高速数据采集卡开发的一套对发动机示功图进行实时采集,实时分析,实时存储的系统。采用C++ Builder 6.0和SQL Sever7.0进行编程。利用该系统,详细研究了均质压燃(HCCI)着火定时、燃烧峰值压力、以及IMEP循环波动系数等参数,为基于循环的均质压燃(HCCI)控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试验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均质压燃(HCCI)燃烧特性参数的快速实时分析,提高测试精度和实验效率。应用所开发的系统对燃料化学特性对均质压燃(HCCI)燃烧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详细研究了着火时刻、燃烧持续期、COVimep等参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燃料的的辛烷值相同,与基础燃料相比,汽油燃料成分对均质压燃(HCCI)燃烧特性参数有显著影响,汽油燃料着火时刻提前,燃烧持续期短,但基础燃料的初始放热率比汽油燃料高,辛烷值不能作为评价其均质压燃(HCCI)着火性能的唯一参数。进气温度对均质压燃(HCCI)燃烧特性的影响与混合气浓度和燃料的特性有关,混合气浓度增大,进气温度对燃烧特性参数的影响减弱;进气温度升高,混合气浓度对燃烧特性参数的影响降低。
其他文献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AEP)作为一种电生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听觉神经通路信号处理机制研究和听觉神经系统病变的客观检查。AEP记录仪主要分为两部分:声刺
本文从研究分子泵的负载特点出发,分析了分子泵的运行规律,提出了变频驱动装置的设计要求,阐述了进行变频驱动装置设计的理论依据、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针对目标驱动
再热器换热设备是大型电站锅炉得主要设备之一。再热器温度调节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电力工业的经济运行和安全生产;尤其是在随着大机组参与电网调峰时,再热器温度控制系统性能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本文结合华能大连电厂二期350MW再热机组再热器调温系统现状,研究并分析了我国目前的主力发电机组200MW~300MW再热系统的动态特性及在调温过程中出现的非线性、时滞性、多变量耦合性和存在的不确定性;在此基
目的:  1.研究活性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在凋亡通路中对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2.研究活性化合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H1975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
气体轴承在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微细工程、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精密仪器、医疗机械及原子能工程等领域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具有高精度、高速度、摩擦小和寿命长等优点。现阶段的大多数用于气体轴承实验的气源系统,供气压力低,所需气体流量小,因此均采用小流量、压力变化缓慢的气源系统,这种情况也导致了气体轴承的承载能力较小。为了研究高压、大流量气体轴承的特性,设计了用于高压气体轴承实验的暂冲气源检测系统,通过对暂
高炉风口是高炉送热风的关键部件,高炉生产过程中增加热风量时,需破坏直吹管内封泥(烧结后),使热风从围管流向高炉内部;且发生意外情况如突然停风、断电使炉顶掉料,炉内渣铁灌入风口
小波变换作为时频分析的强大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工程领域。本文主要研究小波变换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包括医学图像的去噪及分割。第一章中概述了医学影像学和一些
喷油参数对燃油喷射雾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进而影响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利用数值仿真计算的方法,分析喷油参数对燃油喷射雾化、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过程的影响规律,对优
高品质的蒸汽是保证核动力装置安全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波形板汽水分离器由于其分离效率较高,广泛应用于核动力装置中,并且作为汽水分离系统最后一级分离器,在核电站中占有重
随着DCS的广泛和深入应用,传统电站仿真机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当前仿真任务的要求,利用先进仿真手段,开发能够对集散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的新型电站仿真机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课题。现代电站仿真机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详细论述了集散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组成、功能及发展;深入探讨了电站仿真机的建模与DCS仿真技术,结合虚拟DCS,并基于maxDNA(MAX1000+PLUS)支持的虚拟DPU技术,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