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角度,探讨溴氰菊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揭示其免疫损伤机制,寻找其最低毒作用剂量,为防治溴氰菊酯中毒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取小鼠80只,观察1天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实验组分别给予0.028、0.281、0.562mg/kg溴氰菊酯灌胃染毒,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25mg/kg灌胃染毒,阴性对照组给予玉米油,受试物用玉米油溶解,按0.02mL/g灌胃,连续10天。实验过程中,给予普通饲料和蒸馏水喂养。各组其他条件相同。染毒结束后,应用称重法测定小鼠胸腺、脾脏系数;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率、脾脏细胞凋亡率;油镜下计数、计算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酶染法计算外周血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通过以上指标反映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小鼠体质量各实验组((22.95±0.90g)、(22.08±2.06g)、(22.55±1.00g))与阴性对照组(23.20±1.18g)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染毒后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胸腺质量及胸腺系数均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鼠脾脏质量在0.281、0.562mg/kg实验组((84.35±22.44g),(92.58±12.80g))与阴性对照组脾脏质量(108.20±8.26g)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各实验组脾脏系数((4.23±0.46g)、(3.82±0.39g)、(4.11±0.45g))与阴性对照组脾脏系数(4.66±0.60g)比较,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均呈现出下降趋势(P<0.05)。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细(10.42±1.18%)比较,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率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均呈现出增加趋势,但0.562mg/kg剂量组胸腺细胞凋亡率(12.66±1.09%)增高明显(P<0.05)。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19.61±2.44%)比较,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率在0.281、0.562mg/kg剂量细((21.65±1.67%)、(23.45±1.73%))明显增高(P<0.05),各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小鼠脾脏凋亡率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各实验细与阴性对照组(88.62±5.12%)比较,呈下降趋势,0.281及0.562mg/kg剂量组((80.68±5.93%)、(76.85±2.11%))下降明显(P<0.05、P<0.01),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亦呈下降趋势,0.562mg/kg剂量组(6.98±1.17)与阴性对照组(8.57±1.80)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各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巨噬细胞吞噬率、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两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溴氰菊酯染毒后,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NAE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实验组各个指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
研究结论:
1.溴氰菊酯经口染毒,可造成小鼠免疫系统损伤。当染毒剂量高于0.281mg/kg时,即可对抑制小鼠免疫功能。
2.溴氰菊酯的免疫毒性表现在,对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强于对细胞免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