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主党派以参政党的身份参与政治生活,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国是,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是重要政治参与力量。民主党派组织和党派成员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多个环节之中,本文以议程设置为研究环节,即使问题成为政策问题的过程。因为我们认为影响议程设置与影响决策过程同等重要。民主党派组织和党派成员通过社情民意信息、提案、书面意见和议案、党外人士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利益输入和表达,使较高层次的决策者听到不同的声音,影响一些社会问题被决策者关注到从而被提上议事日程。作为民主党派组织,最常用的利益表达形式之一就是每年提交的提案,作为一年调研成果的总结提炼与升华,一篇提案代表着党派全年参政的精华。党派提案也是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保证。本文拟通过民革上海市委近十年(2008年——2016年)以来向市政协提交的92篇提案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外学者的议程设置理论为主要研究工具,对民主党派参与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环节的有效性作探讨,对提案是否“被解决或采纳”及其特征进行对比,归纳有效性不足的表现及其深层原因,试图研究提案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最后,从结构-行动者视角出发,提出提升民主党派参与政策议程设置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优化参政环境、资源供给、机制建立、成员的吸纳与使用、特色发挥、能力提升、提案质量提升以及新媒体的助推。因为党派提案相比委员个人的提案受重视程度普遍较高,答复流程相对较成熟,对于研究党派通过提案形式参与政策议程设置,选取党派集体提案观察较为明晰,也更有研究价值。由于各民主党派的工作相似性很高,上海的提案工作和参政氛围在全国确是属于领先地位,所以选取民革上海市委的提案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选择民主党派的提案作为切入点,开展分析和研究;二是选取公共政策制定中的议程设置环节,即问题变议程的具体环节进行研究;三是结合国内学者王绍光的六种议程设置模式和美国学者科布的三类政策议程模型,对民革市委近十年(2008年——2016年)的提案作有效性分析,理论与案例的结合将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