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再次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公司债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公司债市场信用违约事件不断增长。2014年-2021年公司债市场违约金额由13.4亿元迅速增长至1595.53亿元,信用违约规模扩大了120倍。公司债市场信用违约发展的严峻形势不仅直接导致了广大投资者的损失,破环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任由公司债市场信用违约风险的大规模扩张,公司债市场信用违约风险的传导还可能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在此背景下,研究公司债市场信用违约风险的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由于公司债发行人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公司债市场上国企与民企公司债的独特结构性,本文尝试从公司债发行人主体区分的视角,分析公司债市场信用违约风险成因。以达到重新构建公司债市场差异化的信用违约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与风险控制系统目的。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对比影响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公司债违约的主要因素。首先,本文对公司债的发行以及违约现状进行了梳理,同时对比了国有与民营企业的公司债发行和违约现状;其次,在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对同是煤炭行业的永泰能源以及永煤控股集团发生的首支公司债“17永泰能源CP004”和“20永煤SCP003”的违约案例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违约的主体介绍、过程梳理、成因分析,以及两者违约的原因对比;再次,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了2014-2020年间91家发生公司债违约的发行人和664家未发生违约的发行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国企与民企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文献,选取了可能影响公司债违约的13个指标构建Logistics模型,分别对全样本、民营企业样本和国有企业样本进行回归;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发行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分别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基于案例与实证结合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公司债违约都会受公司财务状况、内部治理等因素影响,但国有企业受一股独大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民营企业的两职合一行为更容易引起公司债违约;第二,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需要更多的增信行为,比如通过担保来提高自身信用从而降低违约风险。同时,民营企业的发行期限越长越容易违约,但以上指标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第三,金融市场环境越宽松,民营企业公司债违约概率越低,国有企业并未受其影响。因此,对公司债发行人而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来进行风险管理;对投资者而言,应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来选择投资的品种和最佳时机;对监管机构而而言,要进行差异化风险预警和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