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旅游目的地品牌共建研究——以中国丹霞系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为例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3386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旅游目的地品牌工程和品牌营销逐渐成为当前目的地管理实践重要的一环,被认为是目的地最强大的营销手段之一。“世界遗产”由于其全球公认的“突出普遍价值”以及对游客强大的招徕作用,致使申报世界遗产、追求世界遗产身份成为很多高品质的旅游地目的地追求身份识别、实施品牌化战略常用手段。   文章选择“中国丹霞”系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为例,通过重大事件的梳理,还原出整个遗产申报的历程,认为这个跨区域的多个旅游目的地围绕共同的主题,通过系列联合的方式共同摘取“世界遗产”的桂冠,追求一个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品牌——“中国丹霞”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种目的地品牌共建。   文章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从动态过程的角度对案例进行了剖析,构建了跨区域目的地品牌共建的阶段模式,模式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1)前提条件,主要阐述旅游发展的危机与机遇、目的地资源与经济状况、品牌共建的可行性、共建策略的选择等;2)共建过程:是阶段模式的核心内容,细分为前期准备、共建参与者的召集与遴选、共建实施、评价、共建关系的维持和管理几个阶段;3)共建的成果。   第二,建立了“中国丹霞”品牌共建阶段模式的推动机制,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总结得出更加一般化的结论,认为:目的地的品牌共建是一个涉及多利益相关主体的工程,然而并非所有利益相关者都会被纳入其中;利益相关主体根据自身对品牌共建的潜在利益的感知,在不同时机介入共建进程,并且其角色必须适时发生转化以确保共建活动的良好开展和持续;权威的存在是品牌共建顺利推进的保证。   第三,构建跨区域旅游目的地品牌共建的理论框架,认为:目的地总是追求品牌的提升,以追逐独特的竞争优势;而当资源与经济条件成为限制目的地单独推行品牌化战略的瓶颈,并且在具备特定的“共建”机遇和基础的时候,目的地趋向于选择合适的策略,通过“共建”的方式继续追求竞争优势。品牌共建开始之前,业已存在的网络能给共建活动的潜在参与者提供相互接触和了解的平台,最终促成共建。统一的“主题”是共建项目的灵魂;空间上的“不近邻”,使得跨区域品牌共建呈现地方层面的“单独品牌化”过程和系列层面的“联合品牌化”过程二元交叉。强有力的地方政府是“单独品牌化”顺利推行的保证,而高效的协调机制则是维系“联合品牌化”的关键。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太湖水污染与富营养化口趋严重,尤其是2007年太湖梅梁湾蓝藻爆发事件严重影响了太湖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太湖监测和应急处理,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太湖饮
苏北近海平原处于典型的东部季风区和海陆交互带地区,是研究海洋-陆地-大气耦合作用最为明显的地区。本文主要选取射阳浅滩海相沉积物,海陆过渡地区的建湖冈西剖面沉积物,以
第四纪冰河时期黑水县境内随全球气候变暖逐步退缩形成了目前罕见的现代山岳冰川地貌景观,也成为了青藏高原最东缘为数不多的现代冰川。这里不但具有重要的冰川地质学研究意义
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壤退化、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是系到我国农业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在地球气候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进程中,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时期的气候特征及其驱动力是不相同的。在十、百年时间尺度上,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及人类活动可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影
本文以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选取2001-2015年为时段,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反演城市亮度温度来评价城市热岛效应强度,通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城市人居质量进行评价来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