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高抗菌核病Ogu CMS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w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是当今世界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随着国内植物油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油料呈现供给严重不足。而菌核病对油菜的危害相当的严重,使得每年油菜大量减产,要控制此病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寻找抗源,培育新的抗病品种,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了高抗菌核病的野生甘蓝B. incana,定位了该材料的菌核病抗性位点,并利用该野生甘蓝与白菜杂交,创建了具有菌核病抗性的人工合成型甘蓝型油菜AC1-4。基于此,本研究以杂交种4Q292为母本,授予高抗菌核病的人工合成型甘蓝型油菜AC1-4的花粉,对杂种后代进行抗性位点的选择,抗性鉴定和育性鉴定,筛选高抗菌核病的Ogu CMS恢复系。研究结果主要如下:我们首先构建了(4Q292×AC1-4)F1代,在开花期对育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可育株:不育株为69:77,符合卡方检验的分离比1:1(x21:1=0.17),符合单基因控制的遗传规律。然后利用与抗病位点连锁的7个SSR标记对F1代株系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再结合抗病性茎杆鉴定,以及品质分析,最终选取了4C99和4C115两个单株,用于构建F2群体。对这两个F2群体(4C99是59个单株,4C115是65个单株),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品质分析,筛选具有抗性标记,抗性优良的8个优良株系,其中有4个株系来源于4C99,4个株系来源于4C115。对8个单株产生980个F3株系,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遗传背景与亲本相近的单株,最终筛选50个单株。我们对选择出来的50个单株进行茎杆的抗性鉴定,并相应的选了25个单株(7个SSR标记并未全部检测到抗性位点)作为对照,结果表明50个单株的抗性水平均高于中双9号,基于此我们对部分材料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材料5X80-7和5X82-7的芥酸值相对较低且抗性水平高于中双9号,材料5X82-2的硫苷值相对较低且抗性水平高于中双9号,后续我们继续通过杂交育种将优良的品质进行聚合,来筛选出高抗且双低的恢复系来进行下一步的育种工作。
其他文献
本文对怀地黄的脱毒快繁及其应用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适宜的脱毒培养方式是切离0.2~0.5mm大小的茎尖,置于MS+6.BA 0.5或MS+KT 0.5培养基上培养,待长成苗后,37℃热
本文通过4次现场调查和4次现场船基围隔实验模拟研究了大气沉降对春季黄海和南海浮游植物群落和海洋初级生产力影响。 为了定性了解大气沉降对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日益关注,草坪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悄然兴起。草坪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降低噪音污染,与人类文明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
微管结合蛋白是细胞中最重要的微管动态和组织的调控因子。本论文以拟南芥微管结合蛋白MAP65家族9个成员中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的AtMAP65-1和AtMAP65-2为研究对象,从体外生化
本研究根据匍匐茎植物特点设计一种新型网式浮床,以大聚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蕹菜(Ipomoea aquatica)3种地上匍匐茎克隆植物为试验植物,研究这3种匍匐茎克隆植物断枝扦插对其生长及繁殖的影响,探索匍匐茎克隆植物高效的繁殖方式,为后续浮床试验的供苗提供保障。而后根据栽有这3种匍匐茎克隆植物的
在哺乳类,大量研究表明,Foxp3是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发生、发育及发挥生物学活性的关键因素,在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及免疫抑制功能中具有决定性
花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花生品质的改良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将自马铃薯来源的蔗糖合成酶(SS)基因序列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到花生植株中,来探索外源ss基因的表达对花生植物体相关糖代谢产物的影响,并探索转化后花生植株的相关生理变化,为选育高可溶性糖含量的ss基因转化的花生植株提供基础。以花生成熟种子的子叶纵切段为外植体,经生长至对数期的农杆菌感染后转入芽诱导培养基进行共培
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四种淡水贝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的摄食率
本文对鸡细胞中基于载体的RNA干涉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针对外源报告基因GFP进行了基因表达抑制分析。选择了鸡胚胎成纤维细胞和鸡DT-40细胞两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在蛋白水平和m
葡萄风信子是一种从欧洲引进的鳞茎类优良观赏花卉。本文以葡萄风信子的鳞片、叶片和花芽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两种形态发生方式,研究了葡萄风信子在组织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