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钠增加线粒体膜通透性诱导胶质瘤凋亡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44526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胶质瘤(Glioma)在人类神经系统肿瘤中是最常见、治疗最困难的原发性肿瘤,在颅内肿瘤中它的发病率占40%以上。尽管近几年来针对脑胶质瘤的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等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胶质瘤的总体治疗效果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丁酸是摄入的膳食纤维在肠道内由细菌发酵产生的一种天然的四碳短链脂肪酸(SCFAs),在体内主要是以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 B)的形式存在。近年来研究发现丁酸钠在肠道内能够发挥抗菌作用,不仅起到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同时,丁酸钠也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抑制凋亡等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不仅如此,丁酸钠还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线粒体是细胞能量来源和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它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细胞的生长进行调控:(1)产生ATP,(2)维持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稳定,(3)释放凋亡相关因子。其中在细胞凋亡机制中,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是关键环节,它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主要是通过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来进行的。当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异常增多,就会引起线粒体Δψm下降、使线粒体膜通透性(mitochondrial membrane permeability,MMP)增加,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解耦连、ATP合成减少,最终造成细胞的凋亡。ANT(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tor)即ADP/ATP载体,是线粒体内膜的主要转运蛋白,是在六十年代初期发现的,它是线粒体内膜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细胞内ADP和ATP的交换受质子电化学梯度的控制,通过电泳机制将一个ADP交换为一个ATP分子。而ANT在MPTP的形成和开放过程中主要起调节作用,具有使线粒体基质ATP和胞质ADP进行交换的能力,并且可以控制细胞内ATP的产生。ANT作为线粒体载体转运蛋白家族的成员,是线粒体内膜中最丰富的载体,因此它在转运蛋白家族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且目前在胶质瘤的治疗中还未有对ANT及线粒体膜通透性的研究,因此,本课题通过研究丁酸钠对线粒体膜通透性的影响,探究丁酸钠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节机制。研究目的:本研究使用丁酸钠来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U251细胞,通过研究丁酸钠对线粒体膜通透性的影响,探究丁酸钠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节机制。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主要研究了丁酸钠通过线粒体膜通透性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究丁酸钠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节机制。取体外培养的胶质瘤U251细胞,待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期时,给予剂量分别为0、1、2.5、5、10、20 mmol/L的丁酸钠处理,使用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以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使用ATP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的ATP的表达水平,使用Seahorse仪器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的功能变化,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通道蛋白ANT2以及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在丁酸钠处理U251细胞后,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丁酸钠显著降低了U251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同时对细胞的IC50做了检测,结果发现,IC50值为15.3 mmol/L。与对照组比较,丁酸钠使U251细胞的凋亡率得到了显著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丁酸钠使U251细胞的ATP生成水平显著降低,具有剂量依赖性(P<0.01);丁酸钠显著降低了U251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不仅具有剂量依赖性(P<0.01),而且具有时间依赖性(P<0.05)。在加入丁酸钠以后,与对照组比较,丁酸钠增加了线粒体的功能;同时与对照组和丁酸钠组比较,ANT激动剂没有明显增加丁酸钠的作用,但ANT抑制剂却可以显著抑制丁酸钠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丁酸钠使Bcl2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但增加了ANT2、Bax和Cleaved-caspase 3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丁酸钠通过激活ANT2增加U251细胞的线粒体膜通透性,降低U251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使ATP的生成减少,从而使细胞凋亡增加、增殖减少。因此本研究可以说明,丁酸钠通过调节ANT的功能改变了线粒体膜通透性,影响了胶质瘤的增殖和凋亡。从而说明丁酸钠可以对胶质瘤的预防和治疗起到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逐渐进展、严重致死的神经变性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来有研究报道调控视黄酸信号(Retinoic acid signaling)对ALS的病程进展具有保护作用,但至今尚未获得确切的研究数据来确定该假说。为此,我们研究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ALS动物模型SOD1*G93A转基因小鼠脊髓神经元死亡的可能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2只Tg(SOD1*G93
第一部分SOCS3在脂多糖诱导小鼠脑缺血药理性预适应炎症抑制作用研究目的:从整体小鼠上探究脂多糖(LPS)药理性预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探讨Janus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子3(JAK2-STAT3-SOCS3)信号通路与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TLR4-My D88)炎性通路两通路之间
目的:报道伴眼部异常的TTR基因Glu74Lys突变导致的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familiar amyloid polyneuropathy,FAP)中国人一家系,探讨其临床、神经电生理和遗传学特点。方法:详细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其他患病成员的临床表现,完善神经电生理检测等辅助检查,并采用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基因芯片捕获测序检测致病基因突变,回顾性分析该中国家系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和遗传学特点。结果
第一部分 二维斑点追踪联合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估新生儿心功能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多普勒超声探讨正常及合并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新生儿左室整体及局部功
[研究目的]通过模拟行经皮颈椎后路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术入路进行C5/6节段基础解剖学研究,找到—固定的解剖标志点,研究其与周边重要组织的结构关系,分析得出一个相对安全范围,指导手术中操作,为临床手术安全操作提供参考,减少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用5具成人尸体标本,
岩画是人类祖先绘制和凿刻在岩石上的图画,岩画图像所蕴含的信息是学者们研究古人类社会经济和思想活动的重要窗口,由于岩画受到长久的自然侵蚀和人为损害,对岩画的数字化保
背景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Carbon monoxide-releasing molecule-3,CORM-3)是一种新型的水溶性的一氧化碳释放分子。近几年CORM-3在抑炎、抗凋亡、抗增殖等方面的作用已被证实
涝害是制约我国西瓜(Citrullus lanatus)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浙江等东南海沿岸地区,涝害导致裂瓜、绝收的现象频发,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本实验以耐涝性不同的‘YL’(耐涝
目的:统计西藏地区藏族女性乳腺癌中Ki67、P53、E-cad各指标的表达情况,并对患者的多种临床病理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
医学始终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热门学科。近几年来基因组学受到了国内外人民的广泛关注。它的发展将为人类的健康助力。是研究生物基因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提供基因组信息以及相关数据系统利用,试图解决生物,医学,和工业领域的重大问题。基因组学能为一些疾病提供新的诊断、治疗方法。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与科普水平相差很大。因此笔者认为希望为中国人民科普更多有关于基因组学的知识,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同时